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从制度、话语到文体——过常宝的早期文献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林甸甸 参加讨论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上古文化、文学、文献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有《楚辞与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等专著十余部,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完成了向现代学科的转型,于是一条有关文学传统的脉络从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浮现而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叙事得到确立和写定。许多有关修辞学、文章学的议题被提炼出来,许多概念被厘清和定义,文学研究从而得以进入更现代、更国际化的讨论空间。然而,先秦文献本身并非纯粹的文学性作品,难以从作家的角度考察作品的用心与旨趣。文献源流尚待辨析,文字章句仍须考证。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研究者能做哪些工作?这可能是每一位先秦文学研究者都思考过的问题。过常宝近十余年来的学术探索,为我们思考如何在泛文学背景下坚持文学本位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发。
    理论模型的构建
    出于对先秦经典“话语方式”的关注,过常宝将文本作者、职事方式和文献行为纳入研究视野,指出先秦文献产生于原史传统,并在《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一书中,以巫史阶层的社会地位、职事方式、话语形态、文化意义为着眼点,勾勒出了“原史传统”在上古时期的传承脉络:原始巫觋所掌握的诸种知识,随着西周职官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拥有了书面化的文献载体和政治伦理上的职事传统。而在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巫史文献为文化的下移提供了路径,成为“君子文化”的话语资源和传播媒介。最终,原史传统在战国和西汉被体认和发扬,形成了具有特定精神内核、表达方式、文献系统的完整的文化形态。这一解释为考察上古文献生成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书的修订版已于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通过对“原史传统”的研究,过常宝又进一步揭示出,先秦文献中的文体,本质上是特定职事或权威人群的话语方式,它从卜祭、训诫、传释到说理的发展过程,显示了从宗教文化到礼乐文化,再到理性文化的递进顺序。这一思路的意义首先在于拓展了先秦“文体”的概念范畴,将文体视作特定文化行为中的文本形态,在此基础上,对文本生成与功能的进一步探究成为可能;其次,“话语方式”的提法,将繁琐且难以穷尽的历史真实,抽象为具有概括力的权力关系,进而演绎为具有解释力的文化逻辑,最终引入文本研究的场域。在此基础上,得以勾连起文献文本与职事制度,并构筑出“知识观念—制度—文献”的文化模型。
    在这一研究思路下,过常宝写作了《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与话语方式的生成》《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等一系列专著。其中,《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与话语方式的生成》一书利用“原史传统”和“话语方式”理论,逐一清理了先秦主要文献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功能和文体特征,揭示了其职事背景或特殊的话语传统,并通过梳理文献之间的结构性关联,展现了先秦文献的发展脉络,而在此基础上大幅修改、补充而成的《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也已于20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试图从礼仪的内涵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它们对文献及其意义生成的影响,也探讨了文献对“制礼作乐”的意义,以及文献的经典化过程。该书对西周文献制度做了较为完整的考证和描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针对西周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从前述文化模型中分化出“意识形态—仪式制度—文献”的框架,指出西周形成的“书”、“诗”、“易”、“铭文”等文献既有仪式意义,亦具有教化意义,而这双重意义即为其经典化的前提。
    此外,作为楚辞研究的专题著作,《楚辞与原始宗教》集中考证了楚地特殊的宗教和政治文化传统,还原了楚辞作品的生成和祭祀仪式的关系,进而讨论楚辞的抒情功能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中国上古社会的知识和观念的生成、成型、增长、变革,不但有着自身的逻辑,也与文献的生成和增殖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之一。过常宝在近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中,对知识和观念的萌生、增长、类别、总量等分阶段进行梳理,通过对相关文化、文献制度的研究,构建出一个能够反映早期中国文化发展过程,建立在“知识观念—制度—文献”三维结构基础上的“中国古典传统”的文化模型。这一研究,开辟了上古知识、观念和文献体系的生长规律及相互影响关系这一研究领域,突破了传统文学和文献研究的以思想观念为背景、以创作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为主线的文本研究方式,使得先秦文献研究更加切合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使得文献的各方面意义,尤其是其形式、存在方式等方面的文化意义,都能得到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