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岁时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江天 参加讨论

    霜降
    霜降之日霜未降,天气晴和畅朗如仲春,岳西白天气温十九度,比前一个节令寒露还要高七八度。恰好读到刘醒龙《上上长江》里的这一句:“长江中下游一带从来如此,夏季欲热先冷,冬季欲冷先热。”刘醒龙慧眼,观察细致入微,叹不及也。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原是高人讲话作文的艺术,所谓快意恩仇如天公,也着意如此乎?
    早起与小儿吃酸菜鸡蛋面,然后目送他骑车去上学,昨夜还在为课业将他训斥得眼中噙泪,今晨柔声叮咛复叮咛,想起龙应台的那篇《目送》。他是个好孩子,宽厚善良,也是用功的,只是畏我如虎。不是我刻意要做虎,是现实多有猛如虎者。对于孩子,我宁愿让他现在厌我惧我甚至恨我,也不愿他将来后悔。这话我和他说过,他似懂非懂。这也是我的教育观,或许是对的,也或许是错的。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不再轻言对错。
    孩子已然与我一般高了,已然青涩俊秀少年了。曾几何时,还在我的怀抱中,睁着一对洁净的眸子与我对望。成长就是逃离,首先逃离的是父母,越远越妙,这既是我的人生经验,也是孩子给予我的教育。父子之间,由亲密无间,渐渐隔起一道樊篱,起先那篱笆是竹枝扎的,还能透点风,后来化作一堵墙,泥的,然后铁的。光阴是扎篱笆的人,最终也是拆篱笆的人,它是恶人,也是善人。
    许多年未见过霜了,上一次,还是上初中时吧。清晨六点吃过母亲炒的鸡蛋饭,顺着门前的竹林小路,一路小跑着去十五华里远的学校,背后的霜地上留下一串脚迹,如果拍下来,可以当作人生的封面。霜有毫,有锋芒,朝阳照耀下,芒毫晶晶然如雪亮的箭镞。也易化,如青丝易成白发。
    这十几年总是起得很晚,熬夜工作,熬夜读书写文章,恨不能把一世活成两世。九月,孩子上了初中,我也改了习惯,尽量早睡,一定与他同起。世上不少一篇文章,也不少一个读书人,孩子的成长却的确需要一个陪伴。吃过早饭,他上学,我沿着河散步,偶尔也去城边的小山上转一圈,然后提前一刻钟到单位,烧水泡茶,整理内务和心情。习惯是完全可以改的,一天可以很长,托孩子的福,一天中生生多出两个小时。
    前几天散步到老街背后的一座山。那里原是一个采石场,我少年时,父母曾经在那里以采石为生,我用锤子叮叮当当地敲碎过石头,也用拉纤的姿势推过装满石子的板车。三十年了,采石场早就无石可采,里面建了许多漂亮的民房。在那里竟然遇见一座小庙,名为青龙寺。寺门对联写着“赤县衙前歌善政,青龙寺内响晨钟”。寺里有几个老尼,在浣衣,在浇菜,在做饭,一道青烟袅袅,能闻到清芬的柴草香。
    在寺背后的板栗林中,我拾到了三颗板栗。山下有一条溪,当年鱼很多,我赤脚在河里捡石子时,被一条黄颡鱼叮过一口,麻痒微痛,流血,像蚂蟥叮的伤口一样。溪上的石桥还在,桥身布满青苔,沧桑得很,我们在桥下躲过雨,打过盹,父亲曾在那里用锄头破过西瓜。如今鱼不见了,溪也不如当年清澈,所幸一溪流水还在。世事如流水,这话俗不可耐,青龙寺的钟声却是好听的。
    老家院中的一树柿子,高齐电杆了,结实百余只,只只大如老拳,足足有八两重,秋风中黄熟渐红,颜色可爱,应当可以摘了。母亲说还可以等几天,那就等几天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