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桃花源”是“大同”社会吗?——《桃花源记》所寓社会理想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罗献中 参加讨论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美妙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亦即 “世外桃源”,含蓄地寄寓了作者心中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社会给人以极美极深的印象,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无限憧憬。那么,这个理想社会究竟是何种社会形态?有何社会特征?在中国古代儒道两个主流思想派别中,它符合哪家主张?
    就笔者所见,一般涉陶选本皆泛泛而论,未作细究;只有个别选本的论述较为具体,认为其具有儒家“大同”社会的特征,是“大同”社会理想的体现,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云:“‘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然而,仔细考察,却可以发现,它与“大同”社会甚为不同,而与道家理想社会更为相似,更具道家“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特征。
    道家的社会理想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老子》第八十章作了集中描述:“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个社会理想的特点比较明显,大致有三个方面,即无为而治、和平安乐、封闭保守。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桃花源记》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以寄托其道家社会理想的。
    其一,无为而治。在老子构想的理想国里,虽有君主,但由于国小民少,统治者取法天道法则,顺应自然,不事扰民,实行“无为”之治,人民过着自治、宁静、快乐的生活。这就相当于没有君主统治。而在“桃花源”里,干脆就没有君主,甚至连民间首领也未出现。人人劳动,个个平等。正如北宋王安石在《桃源行》里中肯地指出的,该社会的本质特点是“虽有父子无君臣”。这种无君而治,与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相似,而且“更胜一筹”。由于无君主,所以也就无剥削,无压迫,亦即《桃花源诗》所谓的“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如此是否导致社会混乱了呢?没有,而是秩序井然。人们的劳作是积极主动、充满主人翁热情的,互相勉励,不需催逼,亦即《桃花源诗》所谓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他们热情地邀请陌生的渔人到家做客,充分表现了其为人的厚道、淳朴,没有提防戒备之心,完全保持着古朴的民风。他们中更不存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情形,所以必能和谐相处;在处理公众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时必易形成共识,从而达到自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