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纸飞机》:历史童年的回眸与惊醒

http://www.newdu.com 2017-11-17 中国作家网 李利芳 参加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在对历史记忆的书写上展现出新气象,集中涌现的同时不乏优秀作品。这一现象蕴含着颇为丰富的文化与审美意涵。它主要联结的是“童年”与“历史”这样两个价值维度。
    让“历史”进入当下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作为中国人理应记住的、不该泯灭记忆的那部分历史,是儿童文学必须担当的价值使命。因为审美经验的同情与共鸣功能,以“文学”方式引领儿童进入历史,使得儿童对于历史的触摸与感受、体验与共感来得更为真切生动。儿童读者通过文本中的儿童主人公“替代性”地经验历史,这是左昡的《纸飞机》已然实现了的美学效果。
    左昡关注的是一段大历史,从1938年10月4日日军首次轰炸重庆市区,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最后一次轰炸重庆近郊,日军对重庆长达五年的轰炸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黑暗事实。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是作为中国人应该代代传承、铭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伤痛。但针对儿童读者的历史教育又应该有其自身的方法与路径,有独特的视角和呈现方式。
    左昡以重庆大轰炸中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为叙述中心,用“纸飞机”及其延伸的“天空”意象来映射童年视阈中的“黑暗”,形成对照感绝对强裂的“两个世界”:一是纯真孩童手中的“纸飞机”对天空自由的向往与美好;二是侵略者的暴行对天空的美丽与高度的残酷破坏,轰炸期间的天空意味着巨大的灾难。这二者在文本中的共生相伴,形成了这篇小说独特的审美张力。左昡具有在儿童文学语境中处理重庆大轰炸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能力,她对这一极具话题性的主题富有敏锐的洞见。贯穿始终,她一直以孩子涉世未深的懵懂、透明的坚强、重庆民间生活自在的日常性及其美好来控制作品的底色,或曰建造其精神主线,这奠定了故事内在温和舒缓、涓涓细流般的美感特质。这一基质既吻合儿童文学这一独特文类的内在要求,又生成了一种“对抗”大轰炸的美善的沉静的思想力量,这中间的巨大反差是左昡这部作品结构性的一个独创,一如上面所论述的。
    也许是历史时段已经被拉开了的缘故,左昡在回眸与叙述这段历史时,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其实她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作者,自己并不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但由于重庆是她的生长生活之地,是她熟悉与感念至深的故乡,所以在重新创造历史中的重庆时,她能做到完全的细节化再现。人物及其微妙的情感,重庆文化及日常生活的种种,丰富的民间性,极具表现力的环境设置很容易就把我们拉回到历史童年的语境中,很好地获得了文学“生动性”叙事的感染性。
    在写给儿童的故事中,儿童主人公经历成长、发展和身份建构,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在环境中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更加明确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确定自我最基本的价值观,这是儿童文学所追求的最基础的价值目标。在《纸飞机》中,以“我”为核心的几个孩子经历了非常不幸的童年,身边的亲人在大轰炸中一个个离他们而去,自己栖居的家园一再地被炸为废墟,面对世界的惨烈与“不完整”,他们学会了面对丧失与痛苦,学会了承受,学会了在恐惧与不安中依然去踏实生活,去学习,去创造与维系一个家庭的完整。这中间隐忍了一股非常巨大的精神力量。而最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人间最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种虽无血缘关系但依然可以共同生活的“家庭”体验,这使“我”及孩子们在大事件中对亲情、对人性有了更透彻的感受与理解。因此,《纸飞机》的历史书写具有很丰厚的、多层次的、复杂的意义空间。
    近年来作家们对于历时态中国式童年的自觉叙述,体现出儿童文学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发展。这一趋势以文字凝聚记忆,结晶民族文化精神与情感力量,以历史童年对话现实童年,在童真视阈内探寻“历史的意义”,其内含的价值丰富性不言而喻。左昡作为非常年轻的一位实力派作家,也有志于此,且在对历史的叙述中找回了更为真实的童年感觉,拓宽了我们认识童年的范围与通道,启迪我们去探索思考有历史长度的、系统的、有机的童年观,其《纸飞机》无论在对孩子的历史教育,还是在对童年的文学表现上,均有重要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