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一项基于 CSSCI 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孙毅 参加讨论

    
    诚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当代隐喻学学术创新还较单薄和稚嫩,既没有为学科的建构和发展奉献出为自己独有而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没有大规模地将日渐成熟的理论适用于日常交际当中验证其理论确凿性,裹足不前。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1)国内对外国理论的引进较多,结合中国本土的特色化研究,尤其对汉语的研究较少,汉语界还未完全接纳当代隐喻学的理论价值和学科地位。以汉英语言为素材的跨语言对比较多,而参照其他语言,甚至各地方言的对比挖掘少之又少;2)国内对概念隐喻观的介绍和阐释较多,而对概念整合、词汇语用、凸显论、神经论等西方已悄然兴起并已渐成气候的理论流派的关注相对较少;3)认知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各自的诠释和阐发较多,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对隐喻现象发起理论进攻的较少;4)仰仗传统的学者知觉进行的内省和思辨较多,借助现代化的ERP和FM-RI等心理语言学先进设备和实验实时、在线地观测隐喻发生实情的神经成像研究较少;5)对作为输出端的隐喻理解关注较多,对作为探讨前提的输入端、充分结合Wmatrix、MPV、MCI、Word Net等语料库方法的隐喻甄别和基于MIPVU、MIV等程序的半自动隐喻提取侧目较少;6)对商业广告等二维平面隐喻探讨较多,对齐集声光电于一身、时尚新潮、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性、动态性、变幻性、多元化多模态隐喻的涉足较少;7)对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传统的固定语篇阐释较多,系统地对真实话语世界中新近的、现实的面对面对话的收集、转录和剖解较少;8)由于学术背景的局限,教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隐喻能力意识培养较多,对其他语种作为外语和在华留学生汉语的隐喻能力塑造和提升较少;9)探讨跨语域映射的隐喻和语域内部投射的转喻和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的文献较多,传统修辞学角度平行于这两种辞格的其他修辞范畴考量较少;10)在具体适应性方面,空间、身体、科学、情感、政治、时间、经济、动物、音乐和嗅觉等方面量大面广,卓有成效,关注得比较周全和深刻,但植物、体育、哲学、法律、外交、娱乐、家庭、友谊、社会、美术等与日常交际息息相关的领域和话题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已展开的研究扇面宽度欠佳。 
    综上所述,根据文献计量的收集和统计,不难察觉,当代隐喻学在我国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我国各家外国语言学CSSCI来源期刊竞相刊发有关论述,较好地引领了学术潮流。与此同时,理应将陈望道先生开创的现代修辞学和源自西方的当代隐喻学有机融合起来,尤其是借鉴前者对辞格之间的类型学区分和示例,在理论创新方面留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足迹。与此同时,还应将其付诸实践,在各个人类交际场景和主题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对比,以印证其可信度,在确切的语言实例中挖掘跨语言的异同及其发生理据,用反例倒逼和反哺理论创见,使当代隐喻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于其他语言学门类的特色分支学科。更为重要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毫无例外地是按照隐喻这根“红线”串连和延承下来的。本族语者最为根本的特征和属性之一是隐喻式地说话和理解。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中高水平学习者所普遍遭遇的习得“瓶颈”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言语中隐喻的缺失、隐喻间使用的冲突或不一致和隐喻的非地道性。中国大学生要么没有使用隐喻的意识,不用隐喻,彻底以直白性语言言传,要么将源自母语的隐喻概念生搬硬套到目标语,汉语式外语由此而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能够也必须将当代隐喻学的相关成果付诸实践,在课堂中向广大学生传授当代隐喻学原理并将其始终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环节中;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当代隐喻学的标准切分日常交际场景,让学生在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艺术、法律、战争等日常交际领域和场合感悟隐喻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语言产出实践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符合本族语者习惯的纯正表达,真正实现与其语言水平的无限靠近,从而达到外语学习的目标和初衷。可以预计,未来当代隐喻学在中国必将沿着这三条发展路径并行发展,最终实现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的双丰收。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23卷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