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近十年文化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反思(10)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 赵明 参加讨论

    翻译。翻译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如何处理好意义的传达和形式的转换,有很多问题要探讨,其中文化的“丢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文化”的丢失指“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蕴涵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没有被携带进来。”[28]如何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汉外文化差异,寻求有效的翻译策略。因此,文化语言学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以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多集中于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在语言层面的文化用力很小。而实际上,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言层面的文化因素极有可能影响交际,因此,文化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这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实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程棠[29]也提出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的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是:“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我们上的是语言课,而不是语言理论课。我们用文化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知识来指导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排除交际上的文化障碍,而不是讲解文化语言学、语义学或语用学等学科的理论。”而目前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 
    除上面这些课题外,文化语言学的成果转化还涉及言语表达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等。另外,也应向社会普及、宣传文化语言学,做好学科的转化工作。如果这方面做得好,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薄弱,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在这个学科上继续努力,使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 
    注    释: 
    [1]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J].复旦学报,1985,(3). 
    [2]申小龙.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J].学习与探索,1987,(2). 
    [3]吕叔湘.南北朝人名与佛教[J].中国语文,1988,(1). 
    [4]王德春.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J].辞书研究,1991,(6). 
    [5]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陈绂.浅析嵌有数字的成语———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7]周光庆.昜暘揚陽词族考释[J].古汉语研究,2008,(3). 
    [8]刘叔新.《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序[J].古汉语研究,2008,(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