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拥抱中文的201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凌石 马思琦 参加讨论

    2016年即将过去,《学中文》版伴随全球汉语教师、海外汉语学习者和来华留学生度过了精彩的一年。在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这一年来拥抱中文的珍贵记忆,为2016年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汉语教师:在海外体验新的教学方法
    2016年6月,福建姑娘陈雪梅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来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孔子学院。随着海外汉语学习者日趋低龄化,对成人学生效果很好的传统汉语教学模式在海外有点“水土不服”。2016年,陈雪梅最大的收获就是接受了全新的“中文沉浸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挑战。陈雪梅解释说,沉浸式教学是用中文教授所有科目,为学生营造一种纯粹的目的语学习氛围。她说:“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设计课堂、组织活动,亲自制作可爱的教具、带着学生做好玩的游戏,让他们玩着学中文。”
    展望新的一年,陈雪梅表示,希望在2017年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创造力,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中文的兴趣。明年6月,陈雪梅将结束在美国的教学,回国后她将继续从事汉语教学。“希望在美国的教学经验能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陈雪梅说。
    孔院学员:学中文让我们与中国更亲近
    在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沉浸式课堂上,贴着汉字卡片、剪纸、十二生肖、中国国旗和地图的“中文墙”是每一个教室的“标配”。原来,这是中文老师把中国小学的教室布置“搬”到了这里。除了中文墙,学生在教室里都有写着各自中文名字的“专属座位”。这样的教室能让当地的小朋友沉浸在纯中文的环境中,让他们从小亲近中文。课堂上,孩子们唱着中文儿歌、读出中文的数学算式、准确说出中国的名胜古迹……在这样的课堂中成长,难怪不少小朋友都表示长大后想到中国看一看。
    学习中文不仅是海外儿童的新乐趣,还成为不少海外成年人的新潮流。随着中西交往的领域的扩大,为了更好地工作,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公务员开始学习汉语。2016年,新西兰外交与贸易部、国防部、内阁办公室和商业、创新与就业部的公务员陆陆续续参加了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汉语培训。据了解,新西兰警察局的警官们即将参加2017年的汉语课程。新西兰惠灵顿市长西莉娅·韦德-布朗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位。她说:“如果能和中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会让对方觉得很亲切。”尽管今年夏天西莉亚市长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二级),但她却并不满足于这个水平,还想“更上一层楼”,开始为汉语水平考试(三级)做准备。
    来华留学生:旅游“阅读”中国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阿巴斯更愿意大家用他的中文名字——小贝来称呼他。在北京语言大学一年的中文学习给了小贝很多收获,尤其是让他能够到中国各地旅行,体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2016年,小贝的足迹留在了广东、河南、天津、宁夏、新疆等地。
    在河南旅行时,小贝对河南的方言印象最深。“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当地人说方言,觉得方言很有意思。但是对于我来说,方言太难了,当我听不懂时,当地的人会耐心地为我解释。”小贝笑着说,“比如‘中不中’就是普通话里‘好不好’。”今年,小贝还尝试了独自旅行。途中,他经常与陌生的当地人聊天接触。“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还夸我中文说得好呢,但我还应该更努力地学中文。”小贝边展示旅游时请当地人帮他拍摄的照片边说。2017年,小贝打算再到上海、杭州等地看一看。
    中国地质大学柬埔寨留学生吴天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广泛的交友,阅读着“中国”这本大书。2016年7月,吴天参加“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夏令营,访问了宁波、厦门、福州、泉州、广州和深圳6个城市,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和企业,亲眼见识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吴天说:“到中国学习,不仅要把课本读好,还要‘行万里路’。所以,我要通过旅行和实践更多地了解中国,更要继续努力学中文。”到现在为止,吴天已经走过了中国的18个省和地区,在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结交了中国朋友。吴天喜欢在旅途中拍照,还爱把照片配上中文解说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在2017年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再到哈尔滨、澳门等地转一转。
    2016年,汉语教师们增长了新的教学经验,海外汉语学习者和来华留学生们在中文学习上取得了可喜进步。度过了拥抱中文的2016,祝所有教授汉语的老师和学习汉语的朋友在2017年里更上一层楼,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