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跨越语言的藩篱(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 汝企和 参加讨论

    父亲一生翻译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他对自己的译作要求极为严格,每次出版前都要反反复复修改。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人们很少能够看到俄语书籍,所以当时父亲只能通过英语译作转译契诃夫小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为了使译作更加忠实于原著,发奋从头开始自学俄语,朋友又赠给他俄语的契诃夫全集,此后他将以前转译的契诃夫作品重新翻译了一遍。不仅如此,他还曾回忆道:“我从50年代末期开始根据俄文12卷集翻译(12卷字数相当于他全集的9/10), 于1973年译完。1975年开始校阅,发现译文不满意,决定重译一遍。现已译完前3卷,第四卷已译过了一半。”
    父亲对翻译有他独特的理解。他常说,文学就是人学,是研究人的世界观的,是描绘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文学翻译不仅要耗费脑力,更要耗费感情,“你要想感动读者,你自己就要加倍地投入感情,你翻译出的小说才能感人肺腑”。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母亲在一封信中回忆道:“汝龙仍在译《罪与罚》,很入迷。有一天,我进屋看见他在哭,他说一直哭着在译,感动得很。”
    姐姐汝宜陵与姐夫史永利曾翻译苏联小说《乌尔茹姆少年》,其间父亲的教诲多年后他们仍然记忆犹新:“得时刻想着你们面前的读者。文字要口语化……你们译的‘低垂着头走路’‘疾驰而去’,这样的句子,哪儿是儿童语言?改成‘低着头走路’,‘一溜烟儿跑掉’,多好。……译书一定要译得准确,不但和原文要神似,而且要尽可能形似……但是我们不能增添原作中没有的意思。”“你们的稿子里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句子:一个农民劝另一个死了妻子的农民再结婚,说‘一个男人无法担负家里的一切的活计’。这句话,一不合农民说话的口气,二没有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三‘别异想天开’的味儿也没有译出来。这句话译得干巴巴。要是把这句话改成‘一个男人家担不了家里的许多活儿’,不是就体现出上面说的三点了吗?……文学作品要极力把读者引进去。原作中的人物着急,你也要着急。不能冷着心肠翻译。你自己不感动,怎么能让读者感动?我们搞翻译的,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要按搞创作的办法去翻译。这样你才能把读者引进有趣的世界里去。”
    这些话语充分反映出父亲对翻译的理解,以及他对翻译风格、语言的严格要求。正因为他对译作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才会得到读者喜爱,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带来文学和人生的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