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周有光为何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晚报 唐山 参加讨论

    媒体广泛使用这一名号,有人质疑,有人赞同,真实情况该当如何?
    因著名学者周有光先生去世,致“汉语拼音之父”一说再度引起热议,有网友质疑道:首先,汉语拼音法自明末便已开始;其次,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为文改委,1986年后该机构易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时,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周有光等人为委员,独尊周老,似不恰当。
    据笔者有限阅读,“汉语拼音之父”之说始于2007年8月《文史博览》上发表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作者余玮)的一篇专访。同年10月31日,周有光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新华社在报道时再度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的儿子周晓平(周小平)曾说:父亲最反感别人这样叫他,他(指周有光)常说,汉语拼音搞了一百年,他只是参与方案最终制定的几个人之一,不能叫“汉语拼音之父”。
    然而,据1975年进入文改委工作的陈效师先生对笔者说: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最终制定者为叶籁士、陆志韦和周有光,另两人均有兼职,专业研究者只有周有光一人,当时成果皆称集体,不及个人,致周有光的贡献被忽略。陈先生认为,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并无不妥。
    令人好奇的是,周有光1955年10月才正式进入文改委,此前是经济学者,为何文改委让一位“外行”来主持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周有光先生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凡此种种,值得一番梳理。
    因学籍卡对语言学产生兴趣
    周有光原名周耀,“五四”时盛行双字名,遂改为周耀平。
    周家在常州是世家,据周有光《百岁忆往》所记,其曾祖父周润之(润之是号,真名周有光亦不知)经营纺纱业,曾抵抗太平军,城破后投水身亡。祖父周逢吉(逢吉也是号)被封为“世袭云骑尉”(相当于正五品)。周有光的父亲周葆贻以教书为生,娶了姨太太后,周有光长年与生母徐雯生活,与父亲接触不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