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发展中的北京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晚报 董树人 参加讨论

    北京建城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公元前11世纪周王室分封召公奭成立燕诸侯国后,北京逐渐发展成为燕国重镇,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方言。北京方言是在燕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从它的基本词汇跟北方方言词汇没有多大区别可以看出来,可是它跟周边方言比起来,又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如大量使用儿化词、轻声词等,第二人称有表示尊敬、客气的“您”等,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城市特点——长期作为陪都或首都有关。
    元、明、清以来,北京在全国的地位愈发重要,当官的、为宦的、经商的人纷纷来北京发展,北方几个少数民族也曾以征服者的身份来北京定居,在促成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使北京方言产生变化。例如明代初期,大量安徽人迁移至北京,“我”字北京人原读“ě”,“wǒ”则是从安徽传来的读音。此外满族入关前,有十万汉人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关外的满族汉语。满族入关以后,把满族汉语带进关内,从而对北京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四九城的北京话,带有明显的满族汉语的痕迹,这一点不少语言学家都指出过。从满族入关以后的重要活动区域,承德、密云、北京城向西南一直到涿州的狭长地带,语音、语调惊人的一致,地带两边都是典型的冀方音,也可看到满族汉语影响近几百年来北京话的痕迹。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使人们产生疑问:北京话怎么不像北京话啦?京腔京味儿到哪儿去啦?对这种现象其实不必着急,也不必大惊小怪。
    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新事物、新概念产生,也有旧事物、旧概念的消亡,反映这些变化的语言,也处于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过程中,所以说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对每个历史阶段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词语,我们都应珍视,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们。对一些消失的词语和语言现象,也不必惋惜,那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了。当然解放后,推广普通话出现过偏差,只号召大家用普通话而不用方言,忽视了方言在保存地区文化、地方文化方面的价值。这是另一个问题,已经有人清楚地看到并指出,倒是不必过于纠缠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