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英汉大词典》在,陆谷孙先生不死(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陈昕 参加讨论

    工作交往中,陆谷孙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新人的提携。大家都知道,陆先生对《英汉大词典》的出版居功至伟,从设计大纲、体例、样张到具体的编写、审改、定稿、校对,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没有他,这部大辞典恐怕是难以问世的,但他却总是说,《英汉大词典》是集体劳动的产物,不可忘却其他同志的贡献。他常常说及副主编吴莹同志劳苦功高,甚至念念不忘一般校对人员的付出。他很高兴《英汉大词典》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励,但却谢绝出席颁奖典礼,原因是他认为荣誉属于整个集体而不只是他个人,一个人顶着一组人的名义去领奖“消受不起”。他还有一个奇怪而又可笑的理由,如果他去领奖岂不是等同于“独占”别人的劳动成果。
    陆谷孙先生把英汉大词典的编纂工作视为薪火相传的事业积累,十分注重培养提携青年人。1993年我从香港回沪后担任了上海出版界的领导,协调过《英汉大词典补编》、《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和《新英汉词典》(世纪版)等的修订工作,亲历了陆先生提携新人的点点滴滴。与某些学人一部词典主编“挂到底”,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的做法不同,陆先生在第二版修订快完成时一再向我提及要让年轻人走上主编的岗位,他最好不要再当主编,在幕后把关即可。事实上,不管是补编本还是第二版,在所有的编写人员中,还是数他贡献最大,出力最多,那厚厚的一叠又一叠的校样每一页都被他改成了“大花脸”,因此,他不做主编,不仅我们出版单位觉得不合适,其他参加编写的同志也不同意。但陆先生把团队看得很重,把年轻学者的成长看得更重,最后在他的坚持下新设了三位执行主编,这才算解决了第二版他署名主编的大问题。三位执行主编中高永伟和于海江两位是陆先生的学生,时年仅三四十岁,是陆先生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编纂词典的。在《英汉大词典补编》的校样上我曾看到陆先生指导这两位学生勘误纠错的大量批注。而一旦学生成熟起来,有了一些成绩,陆先生又急不可耐地要把他们推上主编的位置。他一再对我说,双语编纂人才难得,要不拘一格把他们推上前台。《英汉大词典》(第三版)启动后,陆谷孙先生坚持不再担任主编,任我们怎么劝说都不行。他说,第三版是在数字网络的环境下工作,由更熟悉网络的年轻同志担任主编便于在数字网络平台上发挥编纂词典编辑与读者互动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英汉大词典》生命的延续。最后经他提议由三十出头的青年讲师朱绩崧接手。
    鲁迅先生仙逝时,臧克家写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名句,同样,陆谷孙先生的肉身已驾鹤西行,但他高尚的人格,纯粹的人品,会留存在千百万人的记忆里。
    《英汉大词典》在,陆谷孙先生不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