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维护汉语文化 当存敬畏之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西安日报 江 川 参加讨论

    犹记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课上,年过半百的教授戴着近视镜、手拿书本,字正腔圆地逐个纠正学生们汉字读音的场景,汉字经过了中华五千年的洗礼与历练,早已不再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而是升华成为一门艺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红楼梦》中,贾宝玉曾因宝钗帮助其将“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春犹卷”,而称宝钗为“一字师”,教授一个字尚且可以为师,足见古人对于汉字的敬畏之情。
    然而,反观如今,当代人对于汉字的态度之浮躁,却十分令人汗颜:面对随处可见的错字别字,人们往往不以为意,“表达对了意思就行”成为了大多数人遇到错别字时的主流态度。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世界中,更是一夜之间冒出许多“老字新用”“生造成语”的事例:原本用于形容光明的“囧”字,由于字形类似哭丧的人脸,被解释为“郁闷”,甚至被用在了公开发行的影视作品名称上;“兲”原本是“天”的古体字,也读作“天”,在网络中却被演绎成一句骂人的粗话;至于网民们生造出的成语“人艰不拆”(形容人生艰难)“思细恐极”(仔细想想觉得十分可怕)等更是已然成了被挂在嘴边的常用词,让人在哭笑不得之余,不禁为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未来感到担忧不已。作为表达交流的工具,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规范易懂,而如今我们正在使用的汉字和成语,是祖先经过不断传承、不断凝炼而出的智慧结晶,每个字都有血有肉,每句成语都有其背后的典故和故事,绝非简单的“把一句话提炼出四个字”就能生造而出,如果对其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之心,不仅谬误和曲解会乘虚而入,久而久之,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消逝于历史的尘埃当中,也就绝非危言耸听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