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闽派翻译:互联网时代重释“信达雅”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福建日报 吴敏 谢海潮 参加讨论

    马尾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摇篮,严复与林纾缔造了中国近代翻译传统,福建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性率先萌生之地,这已是学界共识。9月20日,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省文联邀请国内众多名家齐聚榕城,参加近代福建翻译与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暨闽派翻译高层论坛。
    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李景端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传承的文化遗产,当今译界乱象太多,需要有一面旗帜来振奋人心,复兴闽派翻译,应该把“信达雅”当作一种精神来弘扬。
    闽人书写近代中国翻译史
    上世纪80年代的“文青”,开口便是“魔幻现实主义”,足见这一拉美文学流派人气之盛。其中的一位推手林一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50年代上大学时,他原想读航海专业,却被安排去学西班牙语,闹了一阵子情绪。他说:“后来看到林纾的翻译,我愿意了。”
    “尽管林纾的翻译有很多错漏,但文笔实在太好了。”林一安说,林纾、严复两位大师那种执着的翻译性格,恰恰是今天我们所缺欠的。
    从与孟德斯鸠多次面谈的莆田人黄加略算起,有据可查、享誉文坛的闽籍翻译家有上百人之多,在学术、文学翻译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严复、林纾、陈季同、辜鸿铭、王寿昌、许地山、林语堂、郑振铎、冰心、林同济……一部近代以来的福建翻译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翻译史。
    福建自古以来就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基本途径的对外商贸和文化交流。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翻译的存在,这些交流活动是很难进行的。林本椿等学者认为,近代福建翻译与晚清政局变化关系紧密,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指向,在思想文化上彰显出锐气和开放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尾船政学堂,“授课基本上用外语”的办学特色,即便是当代的一般大学也难以望其项背。振兴闽派翻译,根基在哪里?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传标说,首先应是教育这个主题。
    1877年,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批留欧学生35人先后赴英、法学习,严复是其中的一员。到了晚年,他在一封信中引用西人名言“革命风潮起时,人人爱走直线,当者立靡”,对梁启超“其直如矢”的思维方式表示怀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认为,这种对话对今天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上世纪前期的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怎么革命,但现在看来,我们还有其他一些思想资源需要发掘。在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如何继续深化转型,这种渐进的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翻译家的严复,实际上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转型。重温《群己权界论》等译作,陆建德深感严复在很多方面是有先见之明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