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语言能不能入公文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新华日报 浦江潮 参加讨论

    “喜大普奔”、“坑爹”、“酱紫”等网络流行语将与机关公文、学生教科书“绝缘”。据报道,4月1日起,河南省启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
    甲方
    公文拒绝网语无可厚非
    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有的还引领社会潮流,传递公众心声,深受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一看到“拒绝网络流行语”这样的字眼,有些人心里肯定不舒服。其实,大可不必,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拒绝网语无可厚非。
    正常情况下,网络流行语只是网民在BBS、聊天室、微博、微信等特定语境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私密性、局限性、集团性,上网的人都不能全知道每一个网络词汇的意思,更不用说那些不上网的人了。而机关公文、教科书所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公开性、稳定性、大众性,如果随便使用网络语言,就会给相当一部分受众带来信息接受上的障碍,从而引发不满甚至误会。
    网络语言在小范围人群内玩玩可以,如果听任其肆意“横行”,就会影响到中小学生对规范的现代汉语的学习和运用,甚至影响到文化传承。想想看,网络语言里满是简写、符号、错别字,倘若这些“张冠李戴”、“缺胳膊少腿”的所谓“词语”以合法的面孔走进教科书,学生不受“污染”才怪。当学生开口“酱紫”,闭口“坑爹”,一篇作文写下来满是“神马”和“浮云”时,你还能笑得出来吗?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对语言文字使用有示范和规范的重要作用,还担当着育人重任,任何杂质都掺不得;国家公文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同样容不得网络语言添乱。看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一定的限制,很有必要。
    吴应海
    乙方
    对网语“上位”不能一刀切
    网络词语该不该进词典、进教材、进课堂、进作文、进政府公文的争论,争来争去,结果无非是见仁见智。从反对者的角度看,词典、教材、政府公文都是很严肃的,应该规范而严谨,而网络词语往往是不规范、不严谨的。支持者认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这正是语言的生命活力所在。现在很多看上去不太规范的网络词语,用的人多了,大家约定俗成了,慢慢也就变得规范了。
    网络词语可以用,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情况,看语境,看这个网络词语是不是比较成熟并被广泛认可。实际上,近年来词典编撰也在“与时俱进”,把一些较为成熟、稳定、认可度高的网络词语收入词典。当然,这种收录也是比较谨慎的。
    以此来看河南省的规定,未免过于“一刀切”。政府公文禁用网络词语尚可理解,但教科书是面向孩子们的,他们最有兴趣也很有必要了解时代的新鲜事物,这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之一,教材里适当使用网络词语,反而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何况,禁是禁不了的,教材里没有网络词语,孩子们会到网络上自学。
    其实,不管教材和公文用不用网络词语,网络词语都在那里,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大家都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教科书和公文假装不知、拒不使用,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结果可能是:这些网络词语因为大家都在使用并不显得“另类”,反倒是故步自封、不食人间烟火的教科书与公文显得“另类”和刻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