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近日与社会科学类老师聊到各自的研究方法。其中,人类学老师所提到的人类学经典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引起了我们共同的兴趣。但介绍完毕,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田野调查”就是fieldwork,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实地调查”。 在文献阅读中我们发现,fieldwork一词既有“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或田野研究)、又有“实地调查”(又称实地工作,或实地研究)等译语。那么,fieldwork到底是译为“田野调查”,还是“实地调查”?何译更确? 1.语义溯源 钟书能(2003)认为,对于有争议的术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语义溯源,即从语义上追溯某一术语的核心信息和历时信息,再对术语进行准确命名。我们拟从这一角度探讨fieldwork之源义。 Fieldwork,或者field research,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会,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一手研究资料的研究范式。英国人类学之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首先提出fieldwork这种研究范式(Wax, 1971:3)。他针对“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提倡“走进田野”,即与研究对象共同生活,参与他们的活动,学习他们的语言,品尝他们的食物,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Malinowski, 1922 )。这种研究范式期望研究者采取“局内人”视角,走进研究者不熟悉的场景,深入了解被调查场景中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Fieldwork的“局内人”视角作为人类学研究前提得到了人类学家的一致认同。Evans-Pritchard就认为,“了解人们的思想就必须用他们的象征符号来思考”(1951, 1964:79);Vidich也认为,“要深入被调查者的媒介、符号和经验世界中”去了解信息(1955:354);Powdermaker也强调,要做一个“像内部成员一样去思考、发现、感受和行动”的人类学家(1966:9)。如今,fieldwork已经成为人类学的经典研究范式。 在历时发展过程之中,人类学中的fieldwork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多种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例如,观察法、访谈法、民族志、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与此同时,field也经历了语言的动态发展过程,产生了field note,field experiment,field interview等多种衍生词。 同时,现代科学快速发展,学科交叉日益频繁,学科间渗透和借鉴频率加快。“走进田野”的思想随之“走进”了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fieldwork研究范式的产生就是受到人类学“走进田野”研究趋势的影响。例如,心理学中传统的实验室研究过度强调小样本的实验室实验和因果分析,忽略人们的真实生活,因而引起“非自然性”,也就是外部效度问题(即样本对总体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研究结论是否能够推广到真实生活中的问题)(Harre and Secord, 1972 )。因此心理学研究中引入了fieldwork研究范式。语言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fieldwork也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调查与研究,并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有所重叠。例如,民族志、观察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语言学中也称文本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都是和实验法本质不同、但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也是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中定性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