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简介: 陆姗娜,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文章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词义差异的原因及规律。认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或语言本身“语势”强弱的原因,出现了一个选择并进入各自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的过程。 文章脉络清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引言;二是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个案分析;三是总结汉日韩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规律;四是结语。 在引言中作者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内容。汉语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词汇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日韩两国至今仍然使用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日韩三国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汉字同形词。这些同形词有词义完全相同的、完全不同的以及同中有异的,作者尝试探究词义的演变原因及规律。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例词在现代汉语、日语、韩语中的词义以及词义间的关联;然后利用词典梳理三种语言之间词义的关联。 文章共分析了五个例词,包括“事情”、“先生”、“新闻”、“作业”和“深刻”。采取的思路是首先介绍汉日韩语中例词的词义关系,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词源联系。以“事情”一词为例: 现代汉语中“事情”这个词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而现代日、韩语中的“事情”相当于汉语的“情形、情况”“内情”以及“原因、缘由、理由”,韩语中还有“恳求、面子”的义项,与汉语和日语都不同。 汉语中“事情”的本来意思是 “事物的真相、实情”,这与现代日语和韩语的“事情”语义相同。后来汉语中“事情”的词义发生了变化,表示“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意思,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在日语和韩语中,“事情”还保持古汉语中的本义。 通过对五个例词的分析,作者认为,汉日韩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具有以下大致的规律:一是由于汉语古今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如“事情”;二是汉字词被日语和韩语吸收后,在各自的语言中指称对象产生了一定的差别。比如“先生”就是如此;三是翻译西方语言时,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出现了各自对应的译词,如“新闻”。 作者指出,文章分析出的规律,是一种演变后的结果,尚未能对推动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在分析中作者看到,由于语言和词汇系统的差异,对词义的演变和外来词语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章对三种语言的同形汉字词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汉外对比研究有一定贡献。 (本文刊于《现代语文》2016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