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精准扶贫脱贫 “刚到北京打工的时候,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不好意思开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光遇到过很多尴尬的事儿,还特别影响找工作。”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安超坦言,“会说普通话已经是求职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我国的普通话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全国来看,普及状况还很不平衡,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还很低。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普及率相差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而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 “‘共同语言缺乏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也日益成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指出,“提高县域普通话普及率在宏观层面上对于促进城镇化、创新创业、扶贫开发等经济活动开展,进而促进县域实现全面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国家语委2016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要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大力提升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水平,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云南临沧,“推普宣传工作乡村行”活动的1000余名志愿者,通过回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群众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以及对语言扶贫工作和普通话培训方式内容的意见建议。 在广西恭城,普通话助力恭城百姓走上了农旅结合的新路子,不仅为生态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语言环境,而且为年轻人开网店销售当地土特产提供了便利。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热汗古丽·依米尔用她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掌握技术技能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知识、用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复旦大学教授陈光磊表示:“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当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将初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