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古汉语里的纵向时间表达(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 徐丹 参加讨论

    2 “上、下”何时开始表达时间概念
    在“上/下”这对词里,首先是“上”在某些词组里产生了时间义,然后类推到“下”。
    在甲骨文里,上/下已经频繁出现。⑤甲骨文里的“上”共出现1184次,但作为先公的名号“上甲”就占了926次。同样,“下”共出现了260次,“下乙”的称号出现了60次。根据甲骨学专家们的研究,殷商时期,从上甲微始,用天干为名。《史记·殷本纪》记载“振卒,子微立”。《史记》注六曰:“索隐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请看两个例句:
    (12)贞兴方以羌,用自上甲至下乙。(H00270正)⑥
    (13)贞龙方以羌,自上甲,王用至于下乙,若。(H00271反)
    笔者初步认为,在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号里,“上/下”可能开始含有时间上顺序的意义,即“上”为“先”,为“前”,而“下”为“后”。⑦在上古汉语(东汉前的汉语)里,“上/下”表达顺序前后的用法很少能见到。在出土文献中,表达时间概念的“上”,见到最多的是“上旬”,最早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日书》,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例如:⑧
    (14)凡且有大行远行若饮食歌乐,聚具畜生,及夫妻同衣,毋以正月上旬午,二月上旬亥,三月上旬申,四月上旬丑,五月上旬戌,六月上旬卯,七月上旬子,八月七旬巳,九月上旬寅,十月上旬未,十一月上旬辰,十二月上旬丑〈酉〉。(《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
    很明显,在公元前三世纪,“上旬”中的“上”指“前”的时间义是毋庸置疑的。成书年代大约在东汉以前的《武威汉代医简》里,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
    (15)以春三月上旬治药曾青四两。(《武威汉简·第一类筒》)
    在出土文献中,我们只见到一例“中旬”,但未见到下旬。可以说,“上”是纵向时间表达的关键,最初“上”具有时间义时,“上/下”在某些用法(如“旬”)里还不对称,即“下”的时间义如“下旬”等晚出。请看出土文献里“中旬”的例子:
    (16)月中旬,毋起北南陈垣及矰(增)之,大凶。(《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
    在传世文献中,“上”表达时间概念的也不多见。只在有限的固定用法里使用。“上/下”和“旬”似乎很早就结合在一起表达纵向时间义。例如:
    (17)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管子·宙合》)
    (18)择下旬吉日,大合乐,致欢欣。(《淮南子·时则》)
    “上”和“下”对举时,纵向时间义十分清楚,除了上面引言部分提到的例子,再如:
    (19)且燕国虽小,成周之建国也。上自召公,下及昭、襄,於今千载,岂可谓无贤哉!(《汉书·武五子·燕王旦传》)
    (20)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治国肥家之术,刺世讥俗之言备矣。(《论衡·别通篇》)
    出土文献里也见到“上世”的例子,定州竹简《文子》约为西汉时期作品,里面有一例残句:
    (21)[平]王曰:“予以道德治天下,夫上世之王……”
    在传世文献中,“上/下”均可以表达时间概念,但例子比较有限。在汉代的文献中,⑨见得到“上世/下世、上古/下古”这类的用法。例如:
    (22)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上世之民,下世之民也,俱禀元气。(《论衡·齐世篇》)
    (23)夫上世治者,圣人也;下世治者,亦圣人也。(《论衡·齐世篇》)
    (24)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风俗通义·卷八》)
    (25)行,或上古人失之,中古人得之,中古人失之,下古人得之。(《太平经·己部之六》)
    也许可以说,“上”在甲骨文“上甲”里的时间义比较隐蔽,从先秦两汉的文献始,才开始明显表现出了时间意义。即“上甲”这种表达产生后,在上古汉语的某些词汇里,“上”从表空间意义的词开始具有表达纵向时间义的用法。真正的起始时期是从先秦的个别词汇如“上世、上古、上代”开始的。在对举的词汇如“上世/下世”、“上古/下古”里,对举的句型如“上自……下至”、“上自……下及”里,“上/下”对称地表达了时间“先/后”义。这促使“上/下”意义变得更抽象,使纵向时间表达初步形成。另一个有意义的突破口是“上旬”的普遍使用。在甲骨文里,“旬”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共出现7868次。“旬”(十日)在占卜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但甲骨文中未见一例“上旬、下旬”。在上古汉语后期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里,“上旬”普遍使用开来。“下旬”的产生晚一些,应是类推导致的。
    在这节我们看到,甲骨文里“上甲”这种表达方式和后来“上/下”表达时间义的用法一致。先秦两汉的个别词汇如“上世/下世、上古/下古、上代”真正开启了“上/下”表达时间意义的用法。“旬”在甲骨文就已经存在。在上古汉语里,“旬”先和“上”,继而和“下”结合是另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上/下这种纵向的时间表达这时才在汉语里真正确立了。由于出土文献的时间比较可靠,参照传世文献,我们看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上/下”已经开始明确表达纵向时间概念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