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简介: 颜力涛,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基金项目: 2013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青年基金项目“理想认知模式理论视域下汉语被字句的特点研究”(13CYY067)。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语言的巨大变化,文章从后现代思潮的“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模糊性”的特点出发,对网络语言和流行体进行了深入考察,以探讨语言规范化在这场变革中的地位。 文章共有五个部分,一是引言;二是介绍网络语言的变异情况;三是流行体的语言变异情况;四是语言后现代化变异的反思;五是结论。 在引言部分文章认为,新的交际媒介出现后,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书报刊等的局限,主要有四个方面:听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影响现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听众的文化素质影响减弱;语言变异更加多样和多元。 关于网络语言的变异情况,文章注意到,网络语言具有符号化、通俗化、求异性和理想性的特点。所谓符号化,包括把视觉信息符号化、听觉信息符号化以及逆符号化等种种情况;通俗化是指适应网络传播需要,越来越通俗易懂,并且具有简约性的特点;求异性是因为上网者作为网络交际主体,为追求关注度,在语言上求新求异的现象;所谓理想性是指人们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平等交流,还原了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本来面貌,把人的主观影响降到了最小。 关于流行体的语言变异,文章介绍了三种影响较大的流行体,包括:淘宝体,用“亲,……哦”这样通用的格式;咆哮体,如“有木有!”这种带感叹号的格式,可以弥补语言交际时情感表达的匮乏;甄嬛体,如“小主”、“想来”、“罢了”等词语,这类语体符合儒家中庸思想与以和为贵的品质。不管哪种流行体,本质上都是一种“仿拟”,是把虚拟世界嫁接到现实世界的移花接木的过程,这使得语言的语用效果增加,表意更为丰富。 接着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语言的变异进行了反思。后现代强调多元,反对绝对普遍,这从根本上颠覆了语言追求共性的哲学信条。文章认为,语言研究始终追求一种共性、一种规律、一个系统、一个或几个稳定的来源,讲究“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明晰性、稳定性”,这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模糊性”不相容。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宁静,促使我们思考语言研究的信条。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语言受后现代化思潮的影响,出现种种变异,这种种变异体现了后现代的“反理性、反权威、反中心”思想。我们的语言规范化工作,在对待这类现象时,主要应该采取积极和审慎的态度。在辞书编写时,文章建议:能不收的,就不收;能晚收的,就不早收;能收的,还要再进行仔细考察和甄别。 网络和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了语言学的后现代化革命,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富生命力和活力,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冷静、合理地运用,用积极客观的心态面对。 (本文刊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4卷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