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多艰 初步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和资金的到位,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科研难度本身,到合作模式、伦理问题等等,摆在这项宏伟计划面前的现实困难还有很多。 首先,科学界此前对大脑工作机制的认知几乎是空白,技术难度不言而喻。科学家承认,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大脑的探索才刚刚触及这个巨大科学挑战的表层。比如,动物研究的当前最高水平是可同时从约1000个神经元中取样,但人脑有85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破解它们共同包含的巨大奥秘,看起来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伦理方面也有不少担忧。“脑计划”中的一些技术设想如果实现,便有可能用于操纵神经元,这不仅让人担心会产生“读心术”,还对大脑是否会被控制感到忧虑。奥巴马曾指示相关委员会加强生命伦理问题的研究,以探索解答伴随“脑计划”科研发展而引发的相关伦理、法律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如何开展合作也是个大问题。参与“脑计划”的加州理工学院专家多丽丝对记者说,与基因组计划或者物理学工程相比,神经学研究方式充满个性,这是“脑计划”参与者共同工作时面临的一大挑战。 技术突围 尽管困难重重,科学家依然能够看到与脑科学相关的技术取得突破的希望。就研究工具来说,科学家设想,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去探测记录人脑活动,并由此带动一批新技术进步。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专家埃德蒙·塔利认为,光电等科学领域中研发的设备,在“脑计划”研究中前景广阔。加州理工学院脑成像中心负责人、神经科学教授拉尔夫·阿道夫也指出,将来可能通过光学方法获取多种成像类型的大量数据,为脑研究提供支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负责人保罗·韦斯则认为,电子探针技术、光学探针技术、光遗传学、功能化纳米粒子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都可能用于脑科学研究。 此外,公私合作的方式是“脑计划”的一大特点。除了政府研发机构,包括数家光电企业、脑成像技术公司等在内的各类相关领域企业,包括一些初创公司,也都是“脑计划”研发的合作方。这种方式有助于为研究提供持续的活力。 (新华社洛杉矶4月26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