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人性与神性交织的生命赞歌评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及其大漠书写(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汇报 刘小波 参加讨论

    自然崇拜
    在红柯的作品中,动植物与人一样成为作品的主体。大漠里的胡杨树、红柳等植物,白羊、骆驼、狼等动物以及沙漠、盆地和河流等无生命的自然物,都是作者不遗余力描写的对象,如《西去的骑手》中的马,《大河》中的熊,《乌尔禾》中的羊以及《生命树》中的树。在《太阳深处的火焰》中,比胡杨更有生命力的红柳成为“太阳深处的火焰”,这也是红柯这部新作的命名来源。西域大漠的人和事,包括飞禽走兽、草木砂石,都与主人公共存共荣。在山川、河流、大地以及动物之间,人类找到了生命的根基。
    《喀拉布风暴》中的风暴,这一自然现象可谓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风暴不仅具有摧毁性和破坏性,而且具有生命力,是自然界检验生命韧性的工具。在大西北沙漠瀚海中,肆虐的黑色沙尘暴被称为喀拉布风暴,它冬带冰雪,夏带沙石,所到之处,大地成为雅丹,鸟儿折翅而亡,幸存者衔泥垒窝,胡杨和雅丹成为奔走的骆驼。而在《太阳深处的火焰》中,作者对塔里木盆地的描写已完全融进小说。红柯不止一次说过,景物也是他作品的主体。
    对于离太阳最近的羊的描写,则在红柯多部作品中反复出现。包括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对放生的描写,这一切,都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生命的赞歌。《大河》是生命不死的颂歌,《西去的骑手》是有关英雄和血性的史诗式长篇,《喀拉布风暴》表现生命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顽强。《太阳深处的火焰》中,红柳就是火焰,照亮万物的生命,包括民间艺术皮影,作者将各色人等编进故事置于西域风沙的洗礼中。神性的背后,是现实的书写,对历史的书写,对一代边疆开垦人的书写。
    音乐元素
    小说不乏音乐叙事,当代小说尤为明显。音乐可充当叙事元素,推动情节发展,与小说文本形成张力,深化主题。音乐还能彰显风格,强化情感。
    红柯的小说中有大量的音乐元素。《生命树》用歌曲推进叙事,具有蒙古史诗《江格尔》的风味。小说穿插两种歌曲,一是蒙古古歌,这是关于灵魂的音乐。蒙古奶歌在文中多次出现,牛禄喜和马来新的友谊中有奶歌,马燕红在挤奶的过程中悟出了佛性,其间多次响起奶歌。另一是时代流行曲,现代文明在大草原的印迹,也是王蓝蓝、陈辉等人生活的侧影。
    《故乡》的情节同样以歌曲推动,故事极简单,情感则极浓郁。故事主要讲述回乡探母,情感主要通过歌曲来抒发。歌曲《我的母亲》在文中反复出现,浓缩了太多的情感。作者把母亲的爱和泉水相提并论,既洗涤了作者的衣裳与双手,更洗涤了作者的灵魂。文中歌声第二次响起,是大学生周健在周原老家时,《大月氏歌》与《我的母亲》接连奏响。当他默默记下这首古歌时,勾起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歌声第三次响起时,天空中的白云消失,仅留孤零零的鹰。此时的情感又具有另一层色彩,《大月氏歌》是草原的历史,是人们心中最隐秘的伤痛。
    红柯对民间音乐情有独钟,搜集了大量民间歌手专辑。这种音乐情怀延伸到创作中,音乐被广泛运用于小说中。除了体现作者的立场,音乐还有助于抒发满腔的情感,凸显浪漫情愫。红柯因其作品流露出浓郁情感,而被冠以浪漫主义者。
    红柯游走于西域与关中,勾连起来的是对生生不息的人间万物的颂赞。红柯的根深植于大漠,大量事物、人物、传说、故事、情节、情感等已然书写、反复呈现,小说结构、叙述手法等技法层面也有诸多延续,后期创作除了笔力的进步,融进了更多的人文思考。总体而言,红柯的小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力的讴歌,对苦难的隐忍,对人性的歌颂,对西域大漠的独特情怀。神性中有人性的呈现,是神性与人性交织的生命赞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