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里区分了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两种理论范式,阐明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立场。他强调“具体的、单一的经验研究并不能解释整个社会,要解释清楚社会问题的本质,就必须通过‘批判理论’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只有对社会的整体采取辩证的、批判的态度,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是继马克思主义之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反思与批判。之后的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美国文化研究均深受其影响。 建立多向度的批判理论 《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曾一果著,学习出版社2017年5月版)尝试全面整理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的“媒介文化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芝加哥学派到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全球化理论,从威廉斯、杜威、帕克到阿伦特、哈贝马斯、詹姆逊,既有对法兰克福学派精英式的批判视角的思考,也有文化研究学派对新兴大众传媒的关注;既深入考察结构主义符号学对媒介文化理论的影响,也仔细分析了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理论在媒介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既有对女性主义性别再现与文化理论之间关系的考察,也有关于亚文化、边缘文化等“另类”媒介文化理论的研讨;既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消费社会的影响,也特别留意全球化语境下去西方化媒介的思潮。作者在阐述时重点抓住每种媒介文化理论与当代媒介文化以及现实社会的关联,分析各种批判理论如何思考所涌现的媒介文化现象。 该书特别关注了各类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立场,强调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正如凯尔纳所主张的“多向度的批判理论是辩证的、非还原的。它将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向度之间的关系作出概念分析,并拒绝将社会现象还原为任何一个向度”。这种视角试图打破原来批判理论单一、精英化的理论视角。作者赞同这一观念,主张用“媒体文化”概念消弭“精英文化”与“流行文化”间的隔膜,但在作者看来,这并非是为了消除媒介文化理论的批判色彩。相反,批判视角是不少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共同特征,而且“这也是媒介文化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价值和力量的原因”。正如格罗斯博格等人在《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一书中呼吁:“我们所有人都面临一个挑战:把握媒介的重要性,把握我们关于媒介的知识——媒介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媒介如何变成一种力量?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够认知我们自己建构的这个世界。”用媒介文化整合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政治现象,能够使人们关注媒体文化体制中文化与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做法有利于消解“文化”与“传播”的界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