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宗昊:作品透出浓厚京味儿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隋明照 参加讨论


    
    宗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现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曾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儿难养》《婚姻症候群》《男人34》《电视台实习生》《临时工》等,以及随笔散文集《京味藏缘》等。最新长篇小说《调解》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从小在东四大街长大,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京,对于从小成长于斯、工作于斯的作家宗昊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符号,而是回忆与思念的源头活水。
    2013年,由宗昊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儿难养》热播,让这位女作家走进了大众视野。作家的身份背后,宗昊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北京电视台记者。2014年,她作为北京对口援建拉萨干部来到西藏,负责宣传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援藏任务回到北京。
    故乡、工作、远方,这些元素是北京人宗昊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作家宗昊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与寄托。
    记忆碎片带有阳光味道
    “其实对于故乡的记忆,和对童年的记忆一样,是不成篇章的,这些记忆,散落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宗昊充满温情地说,北京的童年记忆,总会时不时地跳脱出来,虽然这些记忆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但是仍然是美好的,而作家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零散的记忆连珠成串。
    她感怀老北京胡同里的童年。虽然在宗昊小的时候,北京的胡同已经因为住进了太多人而变得杂乱,“但是乱的是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很难得的”。宗昊说。
    老北京的夏天,树荫下是乘凉的好去处,不管是蝉鸣声声的白天还是凉爽惬意的夏夜,常常有端着茶缸子的北京爷们三五成群在树下聊天,或是一群人围着一局象棋在一旁观战。到了冬天,晴天暖阳显得格外宝贵,女人们会拿着自家的被子在太阳地儿拍打晾晒。每到这个时候,胡同就变成了天然的社交场所,身边的新鲜事、听来的小故事,都有了自己的舞台,有趣又热心的北京人,或真实或传奇的故事,都给了宗昊深刻又鲜活的北京记忆。“直到现在,我走在街上,看到戴着红袖标的大爷大妈,都会感到安全感,因为他们眼里揉不得沙子,责任感非常强,而这种责任感,对于坏人来说,就是一种震慑力,所以我觉得有他们在的地方我很安心。”而这些热心肠的北京大妈,正是宗昊长篇小说新作《调解》的原型。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北京的社区调解员徐桂英,有着一副热心肠,“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社区居民调解纠纷,在社区中受人尊敬。但是作家并没有把徐桂英的“人设”设计得完美无缺。作为一个调解员,徐桂英没有足够的法律和心理学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她也会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正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热心大妈,让不少读者觉得真实而又亲切。
    传媒经历为创作提供养分
    作为在电视台工作的媒体人,宗昊总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式各样的事。职业的特点给了宗昊更多探听不同人生的通道。“在电视台的工作经历让我观察生活的半径更大。”宗昊说,做媒体人练就的观察能力、抓热点能力、讲故事能力,都给文学写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长期关注新闻热点,宗昊最清楚社会热点是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工作中接触到的人和事,也给了她不少写作灵感。在新作小说《调解》中,宗昊给主人公——调解员徐桂英设计的纠纷,涉及精神病人伤人、夫妻感情纠纷、老年人赡养、业主和物业矛盾等等,而这些纠纷,也是整个社会现实问题的折射。宗昊还特别提到了小说中一个工会主席坎坷的再婚故事,“中老年人在再婚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房子、财产等这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老人和子女的矛盾。”面对日益临近的老龄化时代,宗昊把自己的隐忧也写进了作品里。
    在西藏更深刻思考人生
    或许就像生病的孩子想念妈妈做的饭菜一样,在高原想念北京的宗昊,“最怀念的北京美食是烤鸭。”宗昊说,除了对于食物的想念,在拉萨时,宗昊还会特别想念北京大大小小的小剧场、博物馆,想念北京浓浓的文化气息。
    但是在西藏的生活,也给宗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她和藏族的同事们都成为了朋友,还在西藏的SOS儿童村助养了一名藏族女孩。
    “在西藏的3年,让我对于社会和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宗昊将心底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思索,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京味藏缘》。最近出版的讲述地道北京故事的小说《调解》,也是在西藏写作的。“其实写这部作品,也是我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方式吧。”宗昊说,写作《调解》的过程很顺,基本没有“卡壳儿”的地方,她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写作。而这种顺利,来自对于故乡人与事物的熟悉与热爱,另外,宗昊说,这部小说在短时间内出版完成,与责编简以宁合作分不开,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奇妙。
    对于未来,宗昊还没有明确的写作规划。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还会继续关注北京、书写北京,宗昊说:“‘很北京’,是我不可磨灭的烙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