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历史视野里的中国科幻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辽宁日报 王云峰 参加讨论


    如今在中国,科幻小说同样发现了已逝去时代的迷人之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一部科幻作品集,这些中国历史科幻充满了新颖的历史想象,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对历史的重新发现,构成了对历史的解构和重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幻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想象力的放飞,想象力则是创造力的源泉。提起科幻小说,许多人想到的多是西方科幻小说,事实上,中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科幻文学。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虽然中国科幻文学历经几起几落,但是“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的追求始终未变。
    中国科幻文学有上百年历史
    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有专家认为,1904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年。这一年重要文学杂志 《绣像小说》 以连载的方式,刊载了已知最早出版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署名为“荒江钓叟”。全书共计35回,大约13万字,讲述的是一桩发生在清朝的离奇故事。湖南人龙孟华为报仇杀人,官府要捉拿他,他在逃亡过程中遇到日本朋友藤田玉太郎,搭乘空中军舰寻找妻儿,他们从亚洲到美洲,再到欧洲、非洲,一路下来,非常辛苦。故事以龙孟华举家搬到月球为结局。在该小说的连载中,几乎每幅插图都画上了“热气球”。这说明,清末的中国人心中已有飞翔的志向。
    同年,署名“东海觉我”的作者完成了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写作。小说主人公新法螺先生一日遇宇宙强“风”,灵魂与肉体被分开。他先后到了月球、水星和金星。回到地球后,他感到地球腐朽透顶,开始研究“脑电”。结果“脑电”推广后,人们不再需要现代科技,致使工人纷纷失业,有人要杀死他,新法螺先生只好逃离上海。
    吴研人1908年写了《新石头记》。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
    《新中国》是1910年的作品。书中大胆预言了世博会的举办与浦东的开发。“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晚清、民国的科幻小说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美好想象,著名汉学家王德威将其称为“科幻奇谭”。这些小说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在承载时代责任、因袭传统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呈现出西方和现代的某些元素,但是这类小说很快没落。科幻小说需要自然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加之战乱,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几乎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科普工作,科普型科幻小说得到支持和鼓励,发展迅速。上世纪50年代发表过两篇以上的科幻作者有6位。到了上世纪60年代,鲁克、一帜、王国忠、萧建亨、童恩正、刘兴诗、嵇鸿、李永铮成为科幻作品的代表人物,中国第一位女科幻作家王汶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科幻小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叶永烈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于1978年出版,初版发行就达到了160万册。1980年,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随着《壮举》《XT方案》《吐烟圈的女人》《甜甜的睡莲》《牧鱼》等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中国科幻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童恩正、叶永烈、郑文光等人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由于作者大多是理科出身,仍以科普为理念,写作艺术上尚显粗糙,不够吸引人。不过,这些作品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专业化程度很高。
    今天中国科幻文学的视野空前开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科幻文学作家开始跳出科普范畴,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领域。张祖荣在198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游记》根据当年颇为流行的“中国僧人慧深曾到过美洲”的假说演绎而成,讲述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慧深漂流海外,借外星人的助力抵达美洲,又返回中土的传奇故事。在故事里,祖冲之、范缜、郦道元等当时的中国科学人物纷纷出场。这意味着中国科幻小说在历史性和文学性上有了突破。
    将科幻元素和历史题材相结合而创作历史科幻小说,逐渐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取向。这类作品是对历史的重新发现,立意也更为高远。有时间旅行故事《长平血》(姜云生)《三国献面记》(宝树)《晋阳三尺雪》(张冉)和《永夏之梦》(夏笳);还有“科幻秘史”,如《飞升》(钱莉芳);“科幻别史”,如《西洋》(刘慈欣),以及“科幻错史”,如《一九三八年上海记忆》(韩松)《一览众山小》(飞氘)《征服者》(阿缺),中国历史科幻小说的大量涌现,精彩纷呈。
    历史学家的历史想象力要受一定规范约束,科幻文学作家则可肆意驰骋。以《三国献面记》为例,讲述了几十年前,一个胡编乱造的“曹操吃鲜鱼面”的故事让农村青年郝二蛋发家致富。但这个瞎编的故事始终是他的心结。他的女儿郝思嘉想利用时间旅行,回到三国,让曹操真正吃上这碗面。但当她回到三国时代时,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时代的铁血与残酷。更可怕的是,整个中国历史也面临被一碗面所彻底改写的危险。《飞升》是关于汉武帝神秘消失的故事。《昆仑》讲述了西周时代周穆王朝见西王母传说的背后故事,勾勒出一个充满神奇科技的上古世界。《长平血》中的“我”通过一部“幻觉旅行机器”前往秦赵长平之战时期,发现赵兵在被俘后为了保命,种种相互残杀、互相出卖的丑态,最后却仍然难逃坑杀的命运。
    在很多人看来,科幻与历史,一个着眼未来,一个关注过去,两者风马牛不相及。《长平血》的作者姜云生认为,这其实是对历史科幻小说的误解。对自然、人生、宇宙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让任何人迷上科幻。这类小说无非是将视野从人类在地球小舞台上的活动,转向宇宙大舞台,把重心从对人类的小历史研究转到宇宙大历史的探索上,如此而已。
    如今在中国,科幻越来越趋向探讨人类面临的种种当代难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作为一种文学形势,地位日重一日。
    把创意变成故事,并呈现出它特有的美感,中国科幻呈现喷涌态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科技的跃升,中国科幻小说正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王云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