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再析“不”“没”的对立与中和》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今日语言学 侯瑞芬 参加讨论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的两个基本否定词,二者的异同一直是语言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之前的讨论虽然很多,但大多是把区分二者的首要标准定在了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上,然后再使用“主观”和“客观”、“已然”与“未然”两个标准对否定动词的“不”和“没(有)”进行区分,如下所示:
    
    表1:“不”“没”的传统区分
    这种分析的结果是“没”的功能要大于“不”,两者仅在否定动词时表现出对立,“没”的两种功能难以统一。而且,这种分析对“不”否定名词、“不”用于已然否定以及“不”用于客观否定等现象无能为力,出现了很多例外。
    郭锐(1997)较早地将“没”的两种用法统一起来分析,他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没(有)’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对事物的存在的否定,二是对过程性成分的否定,如果不考虑‘没(有)’的词性,这两种用法从更高层次上说是相通的:……‘没(有)’是对存在的否定,包括对事物存在和事件存在的否定。”
    循着这个思路,我们从汉语“名动包含”(沈家煊,2009;2012)的特点出发,将区分“不”和“没(有)”的首要标准定在了客观否定和主观否定上,具体而言,语用上表现为“判断否定”和“叙述否定”的区别,语义上表现为“性质否定”和“存现否定”的区别,这种区分横贯(cut across)名词和动词,如下图所示:
    
    表2:“不”“没”的新区分
    从语义上看,“不”和“没”的区别是“性质”否定和“存现”否定的区别,“不”是对性质的否定,不管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用“不”否定都是否定性质;“没”是对存现的否定,不管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用“没”否定都是否定存现。“不”重点关注事或物的性质“是不是”这样,“没”重点关注“有没有”这种事或物的存现。
    “不”和“没”在有些情况下回发生中和,如“他现在不在家”和“他现在没在家”意思基本一样,都是否定客观事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已然的存现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性质,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存现性”。
    通常把能不能否定名词看作“不”和“没”的首要区别,而实际上,汉语中的名词也可以用“不”来否定,条件是否定性质。名词虽然本身并不表示性质,但是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是有各方面的性质的,例如“男人”一般有“阳刚性”,而且人们经常自然地将男人和阳刚性联系起来,“不男人”一般就是否定这种阳刚性。又如“童话”一般具有“浪漫、虚幻、不现实”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爱情一点儿都不童话”,“不童话”就是“不具有童话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表示事物的名词可以比较稳定地和某种或某些性质联系起来,它就可以受“不”否定,这个时候“不”否定的是事物具有的性质,而当用“没有”来否定这些名词时,否定的是事物的存在。很多名词一般不用“不”否定,是因为人们很难将这些名词表示的事物跟某种或某些性质联系起来。这样的名词一般不用“不”否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不”不能否定名词,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的动词(如“姓”“属于”等)一般不用“没”否定而否认“没”能否定动词一样。
    “不”和“没”的区别从根本上看是主观否定和客观否定的区别,试比较:
    (1)a. 太阳没绕地球转。
    b. 太阳不绕地球转。
    如果伽利略当年通过实验和观察,对他的发现进行客观叙述,可以说“太阳没绕地球转”,而如果是伽利略批驳别人的成见和定性,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则要说“太阳不绕地球转”。所以,同样是对“太阳绕地球转”这个客观事实的否定,用“不”和“没”有着主客观之别。
    下面这种“不”用于已然的情况也可以用主客观的区别来解释,如:
    (2)a.他昨天没来开会。
    b.?他昨天不来开会。
    c.他昨天怎么没来开会?
    d.他昨天怎么不来开会?
    当表示已然否定时,用“没”是很自然的,但当我们要传达责备等主观态度时,“不”就可以代替“没”用于已然否定。因此,对于汉语来说,已然否定和未然否定的区分不重要,主观否定还是客观否定的区分才重要。
    要注意的是,说“没”是客观否定,“不”是主观否定,这只是一种简便的说法,实际的情形是,“没”只有客观性,而“不”不是只有主观性,“不”在表示主观否定的同时也可能包含对客观事实的否定。“不”和“没”的区别不在有没有客观性,而在有没有主观性。只是为了突出“不”还有主观性,而且以主观性为主,我们才采用这种简便说法。“不”“没”和“主观否定”“客观否定”之间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一种“扭曲关系”:
    
    这种新的划分格局“不”的功能要大于“没”,前一表中的所有“例外”都被消除,对语言事实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且“没”的两种功能得以统一,也更为简明。沈家煊(2013)指出,“不同语言的语法重视不同的区分,研究汉语的语法,要紧的是弄清楚这种语言究竟重视什么样的区分”。通过对“不”和“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不重视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的区分,也不重视已然否定与未然否定的区分,汉语重视的是判断否定和叙述否定的区分,性质否定与存现否定的区分,总而言之是重视主观否定与客观否定的区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对汉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审视汉语,或许是一种新的思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解释汉语中的相关现象。
    参考文献:
    郭 锐 1997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中国语文》第3期。
    沈家煊 2009 我只是接着向前跨了半步——再谈汉语的名词和动词,《语言学论丛》第40辑。
    沈家煊 2012 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沈家煊 2013 ”单双区分“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中国语研究学会第63次年会主题报告(东京,10月)。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侯瑞芬,博士,2010起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参加了《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的修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词典编纂,对汉语否定问题和词语语义变化分析着力较多。已在《中国语文》《汉语学习》等刊物发表《“别说”与“别提”》《复合词中“不”的多义性》《祈使否定意义的浮现和发展》等多篇论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等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