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向日葵”在汉语方言中的命名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今日语言学 夏俐萍 参加讨论

    引言 向日葵的由来
    向日葵是原产美洲的农作物,和马铃薯、辣椒、番薯等其他美洲作物一样,是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才辗转传入中国的。“葵”这一名称在中国由来已久,《诗经》中便有“七月亨葵及菽”。《说文解字》对“葵”的解释为:菜也,常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渠追切。可见“葵”作为一种作物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不过,《诗经》和《说文解字》中的“葵”都不是指向日葵,而是指锦葵科植物冬葵,是一种长年可吃的蔬菜。冬葵还有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名称,叫“冬苋菜”。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是明末学者赵崡所著《植品》,该书出版于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其中明确写道“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蕃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稍后的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花谱三》附录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于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巢。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葵因其来自异域、茎杆高大、花冠似菊,早期被命名为“向日菊”、“西番菊”或“丈菊”。随着在我国境内的广泛种植,使得向日葵别名众多。据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显示,在全国930个地点方言中,除去10个地点没有相应的叫法之外,920个地点方言共有247种关于向日葵的叫法。本文将其不同的叫法按词根归纳为5个大类,分别介绍。
    
    一、X葵
    前文提到,葵菜与向日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物。之所以命名为“葵”,是因为向日葵与葵菜有一个共同的习性,茎杆会随着太阳转动。杜甫的古体诗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有“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之语,这里的“葵”指葵菜,“藿”就是指的大豆叶。向日葵采用“葵”为词根命名正是利用了葵菜倾叶向日的特征,在全国920个方言点中,叫“向日葵”的地点便有208个,成了全国的通名。除了向日葵外,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的“向阳葵、朝日葵、望日葵、转日葵、绕日葵”等名称都可以看作是“向日葵”的不同变体。
    “绕子葵、照子葵、百子葵”均是针对向日葵籽实排列紧密的特征进行命名的;“日头葵、瓜葵、影子葵”则是着眼于向日葵花盘的形状来命名;“葵子、葵头、葵葵、葵囝”等使用词缀及重叠构词法来命名。
    在用“葵”作为词根来命名时,“向葵、望葵、照葵”等名称很叫人费解。“向葵”主要出现于陕西的大荔、商洛、耀县等地。陕西西安叫“向日葵”为[ɕiɑŋ55ər21khuei24],“日”字发音时只有一个卷舌动作。在湖北蕲春、黄石以及武穴等地,“向日葵”也读[ɕiɑŋ25ər0khuei21],不过,记录者记为“向儿葵”,其中的“儿”也是“日”的变音。此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将成都的“向日葵”记为“向耳葵”,“耳”也是“日”的变音。当“日”字读音为[ər],处于音节中间部分时,发音人往往只有一个卷舌的动作,久而久之,这个卷舌的动作也省去了。这样,“向日葵”的实际读音就成了“向葵”。“望葵、照葵”分布于江苏的灌云、涟水、赣榆等地,应该也是“日”字的语音脱落的结果。北京话“西红柿”读成“凶柿”就是这类现象。
    二、X花
    向日葵不仅是一种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向日葵的花大如圆盘,花色金黄,常朝向太阳。在《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单独使用“葵花”给向日葵命名的方言点多达242个,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比“向日葵”还要多。
    直接取其向日的特点将向日葵命名为“朝阳花、向阳花、向日花、望日花、照阳花、望东花”等等,也是方言中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此外,还以向日葵花盘象太阳的特征命名为“太阳花、红阳花、太阳佛花、热头花、日花、日头佛花”等等,“太阳佛、热头”均是不同方言对太阳的称呼。
    在广西、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向日葵还有一种说法,叫“长花”或“长长花”。例如:江苏泗洪、云南马龙叫“长花”、云南大理、楚雄叫“长阳花”、山东肥城叫“长长花”。我们讲向日葵的花“大如盘盏”或“其形如盘”,但其花并不长,那么“长花”或“长阳花”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语音演变引起词义的转变说起。“长花”其实就是“朝阳花”的合音。人们在念“朝阳花”时,由于在语流中,语速较快,因此在念“朝阳”二字时,取“朝”之声,“阳”之韵,二字相拼,就得出了“长”的音,这样,“朝阳花”也成了“长花”。人们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久而久之,不再能分辨“长”为“朝阳”的合音,为了能跟“朝阳花”对应起来,有些地方比照产生了“长阳花”(云南楚雄、大理,山东利津、临朐)的叫法。而另外一些地方将“朝阳”的合音“长”理解为“长短”之“长”,因此,又出现了“长长花”(山东肥城)的叫法。
    三、X莲
    在湖南和江西等地,向日葵还有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叫“拜东莲”。日出于东,拜东即是对东方的朝拜。因此,“拜东”二字形象地体现了向日葵“向日而倾”的特征。“莲”则是取向日葵之形比作莲花,当莲花展时,花蓬硕大,与向日葵有几分相似。将向日葵取名为“拜东莲”,非但形象地勾勒出了向日葵的外形特征,更是将向日葵和莲花联姻,彰显了向日葵的圣洁与高贵。一个“拜”字,还显示了朝圣的意味,与太阳升起之处结合在一起,更是显出了向日葵的卓尔不群。此外,类似的命名还有“向日莲、转日莲、照日莲、拜日莲、向东莲、照日莲”等等。
    “转家莲、望家莲、望子莲、望母莲”的命名则将向日葵朝东的方向进一步引申为家和亲人的方向,体现出对家和亲人的思念。
    四、X瓜(子)
    在湖北、湖南等一些地区,向日葵可以称为“X瓜”或者“X瓜子”。如广东韶关 “照日瓜”、河南信阳“葵瓜”、广东博罗“磨顶瓜”。称呼“X瓜子”类的更多,如“葵瓜子、月亮瓜子、向天瓜子、茄瓜子、香瓜子、向瓜子”等等。总的来看,称呼“瓜子”类比称呼“瓜”类的要多得多。
    向日葵属于菊科,茎杆直立,跟蔓生的葫芦科瓜类植物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向日葵的果实属于坚果,也不是某一种瓜类的种子。因此,无论从哪方面去联想,向日葵被称作“瓜”或“瓜子”都与构词理据发生了背离。
    首先来看“瓜子”类的命名。瓜子一般指西瓜或南瓜的种子。向日葵的果实在大多数方言中都称为“葵花子”,尽管葵花子跟西瓜或南瓜在形状和功用上并不相同,但是它跟西瓜或南瓜的种子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极其相似。例如二者都是有壳的,都可以作为休闲食品等等。并且葵花子作为休闲食品,由于经济实惠,比西瓜子或南瓜子更加普遍。例如在农村很多地区过年时必备的两样零食,一是葵花子,一是花生。但多数地区的人不说“去买点葵花子、花生”,而是说“去买点瓜子、花生”。这时,“瓜子”已经成为“葵花子”的专名,而不是指“西瓜子”或“南瓜子”了。“瓜子”作为“葵花子”的专名之后,受到词义感染和类推的作用,产西瓜子或南瓜子的植物叫“西瓜、南瓜”,那么产“瓜子”的向日葵同样可以叫某某“瓜”了。因此,出现了“葵瓜、朝阳瓜、向阳瓜、照日瓜”等相应的名称。
    至于将向日葵命名为“X瓜子”,这一类命名本来存在着歧义,其结构有两种可能的划分。一是“X瓜|子”,二是“X|瓜子”。前一种是附加式构词法,“X瓜”是词根,“子”是词缀。后一种构词是偏正式构词法,“X”是修饰成分,“瓜子”是中心成分。我们认为,在不同的方言区,这两种构词形式都是可能存在的。要判定某个方言的“X瓜子”属于哪种形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子”的读音,如果“子”读为轻声,多数属于附加式,如果读为非轻声,则一般属于偏正式。湖南临澧:葵瓜子[khuei24kua55tsɿ0]、浙江萧山:朝阳瓜子[dzɔ31iɑ̃33kʊ33tsɿ0]、湖南新邵:向日瓜子[ɕiɔ̃35ȵi33kua33tsɿ0]。当这些方言中的“子”为轻声时,可能“葵瓜子”是在“葵瓜”的基础上加上词缀形成的(河南信阳等地“向日葵”有“葵瓜”的叫法),其内涵跟“葵瓜”是一样的。向日葵的“葵子、葵头、葵囝、朝阳子、莲子”等叫法跟“葵瓜子”叫法有类似之处。但还有一些方言点,例如浙江江山:日头瓜子[ləʔ2du22kuo4͜4tsə24]、缙云:月亮瓜子[ȵyɛ53liɒ31kʊ33ʦɿ53]、上饶:茄瓜子[tɕiɛ31kua24tsɿ53]等等,其中的“子”的读音均是读为上声本调,并且调查者在书写时将“子”直接记为“籽”,表示“籽实”的意思,这些方言,应该是用“瓜子”作为部分代替向日葵这一整体概念了。即这些地区对向日葵的命名采用的是偏正式构词法。
    俞理明(2003)认为“香瓜子”是由“葵花子”和“向日葵子”通过词义感染、错合感染和缩略等形式演变而来的。我们同意“香瓜子”和“向瓜子”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认为“向瓜子”一词本身并不一定要从“向日葵瓜子”这一词演化而来。因为在不同的汉语方言中,向日葵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向瓜子”可以直接是“向日瓜子”的缩略形式,因为“日”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生语音弱化乃至消失。 “向葵、望葵、照葵”等都是极好的例子。“向日瓜子”演变为“向瓜子”以后,人们为了给葵花子这种食品增加好的评价,采用谐音的方式,直接将“向”念成了“香”,“香瓜子”一词具有巨大的商机,因此很快在大江南北流行开来。
    五、毛(子)嗑儿
    在东北三省地区,向日葵还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毛子嗑儿”,“毛子嗑儿”还有许多的变体,例如“毛嗑儿、毛子嗑、毛嗑、毛儿嗑儿”等等。此外,吉林长春的叫法为“大嗑儿”。用“毛子嗑儿”命名向日葵跟其他名称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毛子嗑儿”类的称呼除了河北昌黎外,其余均出现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境内。
    原来,“毛子嗑儿”的由来跟当时的沙皇俄国有关。向日葵是俄国的国花。早在沙俄时代,入侵中国东北的老毛子(指沙俄兵)就曾因为特别能嗑葵花子而让中国人吃惊。因为是俄国兵吃的东西,东北地区的人对于这种淡而无味的葵花子也没有什么好感,于是把葵花子叫“老毛子嗑的东西”,具有某种贬义的色彩。后来,“老毛子嗑的东西”经过“老毛子嗑的”,最后变成了“毛子嗑儿”或“毛嗑儿”。“毛(子)嗑儿”一词传播开来以后,其贬义的色彩已经慢慢消失,并且由最初的向日葵的籽实,逐渐演变成了指称向日葵这一植物。
    余论
    上文所讨论的五种类型是汉语方言向日葵命名的主要类型。不过,向日葵在汉语方言中的命名并不能全部归入上面的四种类型。例如:朝阳饼(云南华宁)、朝阳谷子(江苏靖江)、望日红(湖南衡山)、望月斜(湖南平江)、拜日头(江苏昆山)、照月亮(江西于都)、日头转(北京平谷)、太阳佛匏(福建乐清),等等。这些命名,多数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例如朝阳饼就是将向日葵的花盘比喻为饼,姜亮夫的《昭通方言疏证》提到:“昭人谓向日葵曰朝阳饼,……谓其形圆如饼也”。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名都有理有据,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在不少方言中,将向日葵的叫法跟月亮联系起来,就令人费解,例如:照月亮(江西于都)、月照哩(福建清流)、望月斜(湖南平江)、月亮瓜子(浙江缙云)、照月莲(广东连平)、向月莲(江西瑞金)、向月花(广东曲江)、向月葵(浙江仙居、广西钦州),等等。这些命名为什么倾向于向日葵不是“向日”而是“向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本文语料取自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研究所“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曹志耘主编(2008)《汉语方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
    陈章太、李如龙主编(1996)《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文出版社。
    高晓虹、刘晓海(2008)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王象晋撰《群芳谱》卷3《花谱·丈菊》,明天启元年刻本。
    徐传武(1994)说“葵”,《辞书研究》,第5期。
    续维国(2008)通辽人与毛嗑儿,www.tlkfq.com.cn/tlgushi。
    俞理明(2003)“香瓜子”的来源和形成机理,《语言科学》第4期。
    曾芸、王思明(2006)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农业考古》第4期。
    周照明(1995)“葵”字的误释,《语文建设》,第4期。
    作者简介
    夏俐萍,1978年生,湖南益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代表作《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中国语文》2013年第1期,获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论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
    
    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