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全球化的第一阶段以自由竟争和世界市场的开发形成为基本特点、第二阶段的显著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的经济掠夺和殖民扩张,那么,笔者以为,把第三阶段也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与前两个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单方面向外寻觅、向外扩张、对外掠夺的特点相比,第三次才更具有全球化的意义:经济竞争借助了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力量,一下子把全球所有国家都卷进统一的经济活动整体,地理上的距离一下子被缩短了,地球成了地球村,所有国家都进入这个村庄的闹哄哄的自由市场。笔者以为不用意识形态即不用“资本主义全球化”概括二战以来的这个新阶段,采用常用的“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比较合适,因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参与了这个阶段的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还因为“全球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说法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都定性为资本主义活动。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宗旨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20世纪四十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活动乃客观存在,实际构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诚然,如上所述,社会主义国家曾经迷失过方向,没有很好地发展生产力,很少有人像列宁那样身体力行地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传播中曾经出现低潮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未能做出很好的榜样:赫鲁晓夫独断专行,推行大国沙文主义,那时的中国也政治运动不断,斗争和内耗不断,直至非理性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恰恰说明,社会主义对生产力和人的思想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中国界定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在是明智和高明之举。它更说明,如今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市场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包括向海外的投资活动(中国正在成为海外投资大国),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它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提升和完善,也有利于遏制资本主义的恶性发展,逐渐改变全球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对世界范围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方面,中非论坛峰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用武力保证自己对中东等海外战略资源的掠夺和控制不同,中国在自己刚刚获得发展之机,就向非洲这块几近被遗忘的欠发展之地伸出了友谊之手,郑重公布自己的承诺和举措,谋求与非洲国家的共同发展,体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史忠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