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祥同志在他的新著《文化力》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先导力”这样一个宝贵的核心理念。“文化先导力”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原创性的文化学领域中的新概念和关键词。它的意义大大超出了文化学本身的范畴,对启蒙开智,推动理论创新,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加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古人云,智者们都是“先知先觉”的。其实,只做到先知先觉还是不够的。先知先觉之后,最重要的是,还要鲜明地提出一个实质上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正确性的富有感召力的旗帜和口号。实际上,凡是在时代演进、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都存在着一个“文化先导力”的提出、倡导和功能的实施问题。 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先导力”是一个具有母源性质的文化概念。这种具有母源意义的“文化先导力”是一切“文化力”和“文化因素”的根基。正确的、科学的、科学的“文化先导力”是产生和培育“文化创造力”、“文化亲和力”、“文化向心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思维力”、“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文化调解力”、“文化平衡力”、“文化合和力”、“文化和谐力”、“文化安全力”和“文化永恒力”的重要前提,同时又是克服“文化破坏力”、有效实施“文化钝感力”的智慧和策略,正确发挥“文化扬弃力”,促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飞跃发展,孵化、哺育、强化和优化“文化人才力”和“文化形象力”的重要手段。 当代中国的“文化先导力”是什么呢?本人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先导力”这正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文化先导力”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文化先导力”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导航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全方位地实施“文化先导力”性质、功能和价值的基础、根源和动力。“科学发展观”和“文化先导力”具有良性的互补互动关系。“文化先导力”不仅凭借基于现实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可以促进文化和文艺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且可以通过文化方面的领航、指向和疏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文化力》一书并没有陷入“文化转向”后,对“文化研究热”的追潮赶浪,更不是局限在文化舆论层面本身对文化进行“高空作业”,坐而论道,而是从“文化力”的视野加以拓展与开掘,提炼出“文化先导力”这样一个最可宝贵的理念,从而集中而又深入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作者把“文化力”置放在“文化场”和“文化阈”中,特别注重“文化力”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亲缘联系,尤为强调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驱动力和先导力,追求与“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推动作用。 《文化力》一书,提出“文化先导力”这样一个带有原创性的理念是最可宝贵的。这个最可宝贵的理念应当成为统摄全书的灵魂和主心骨,因而应当把这个最可宝贵的理念置放在更加突出的核心地位,使著述的重点更加突出。全书的结构还有待集中化和深刻化,新作中的每个章节所论述的各种“文化力”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建构一种内在的深层模式,以便更加清晰地阐释各种文化力之间的有机的逻辑联系和学理关系。 原载:《文汇报》2008-01-1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