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精品图书推荐----西方文学部分(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伊利昂纪》(一译《伊利亚特》),古希腊著名史诗,和《奥德修纪》合称"荷马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伊利昂纪》以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的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为背景,集中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里的51天的事情。阿基琉斯因与主将失和拒绝参战,他的密友披上他的盔甲参战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琉斯十分悲痛,决心为亡友复仇,他冲入阵前,杀死了赫克托尔。史诗以休战后为赫克托尔举行葬礼结束。解放后出过傅东华的译本,名《伊利亚特》。
    推荐版本: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奥德修纪》(一译《奥德赛》),描写奥德修斯在攻打伊利昂城的战争结束带着伙伴返回故乡在海上漂泊10年的故事,其间,遭遇过独目巨人、喀尔刻、塞壬,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卡吕普索等神怪的各种各样的纠缠,当他回家后一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了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有杨宪益《奥德修纪》散文译本(1979)。
    推荐版本:王焕生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的悲剧。普罗米修斯曾把天上的火种偷来送给人类,宙斯为此把普罗米修斯钉在悬崖之上,河神奥克阿诺斯前来劝普罗米修斯同宙斯妥协,被他拒绝了。他宁肯被打入地下深坑,忍受千万年的痛苦,也不向宙斯屈服。这是一场专制统治与反专制统治的斗争,反映了雅典工商民主派与土地贵族寡头派之间的搏斗。
    推荐版本:陈仲梅译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安提戈涅》,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 (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的著名悲剧,安提戈涅的哥哥波吕涅克斯为争夺王位而殒命。新王禁止埋葬他的尸体,这个禁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安提戈涅在法律与"神律"相矛盾时,按守神律埋葬了哥哥,因而被迫自杀,其未婚夫海蒙王子也因此殉情而死。据说由于《安提戈涅》这部悲剧上演成功,诗人被选为雅典的将军。
    推荐版本:王焕生译《希腊悲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奥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悲剧。奥狄浦斯在命运之神的作弄下,懵懂之中犯下了"杀父娶母"的旷古未见的弥天大罪,真相大白后,他勇敢地承担罪责,戳瞎双眼,要求流放。剧本所表现的个人意志与残酷命运的冲突,惊心动魄,艺术化地反映了雅典自由民对社会灾难的恐惧愤懑和无可奈何。
    推荐版本:王焕生译《希腊悲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特洛伊妇女》, 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公元前406)所写的悲剧,希腊人杀害了特洛伊公主波吕克塞娜以祭奠阿基琉斯。王后赫卡柏劝赫克托尔的遗孀安德罗玛克去给阿基琉斯的儿子皮罗斯作妾,以便把赫克托尔的小儿子阿提阿那克斯抚养成人,日后好恢复特洛伊的王权,但这孩子却被希腊人抛下城墙当场摔死。这不血腥惨烈的悲剧,意在影射米洛斯的屠杀。这部悲剧是对屠刀下"特洛伊妇女"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推荐版本:王焕生译《希腊悲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狄亚》,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代表作。剧中的伊阿宋是一位传说中的英雄,在美狄亚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金羊毛。然后美狄亚嫁给了伊阿宋。回国后,伊阿宋为了个人前途,要另娶科林斯国王的女儿,国王打算把美狄亚驱逐出境,美狄亚起初和伊阿宋争吵,后来假意同他和解,用毒药害死了公主和国王,然后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乘坐龙车逃向雅典。悲剧着力渲染了美狄亚的愤怒,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谴责了伊阿宋和国王等男子的残暴和自私。为妇女的卑微和不幸发出了抗争的怒吼。
    推荐版本:王焕生译《希腊悲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阿卡奈人》,古希腊旧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公元前385)的喜剧。剧中的雅典农民狄凯奥波利斯由于厌倦战争私下与敌人媾和而过上了衣食丰足的生活的荒诞情节,表达了人们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狄凯奥波利斯的行为遭到烧木炭的阿卡奈人的反对,他在"对驳场"中争辩说,战争不过是为了互相争夺妓女,事情不能全怪斯巴达人,雅典当局也难辞其咎。他说服了烧炭人,然后向对方开放市场。这剧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群众中的报复心理,主张重建和平。
    推荐版本: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鸟》,古希腊旧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剧中有两个年老的雅典人,他们厌弃城市生活和诉讼风气,升到天空去建立一个"云中鹁鸪国",切断天与地之间的交通。众神由于忍受不了饥俄,只好向鹁鸪国求和,把统治权移交给鸟类。鸟国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那里生存的唯一条件。这剧的主题表明诗人幻想建立理想的城邦,恢复早已被破坏了的农村自然经济。《鸟》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为题材的旧喜剧,情节复杂,抒情味浓,结构谨严,是阿里斯托芬的一部杰出作品。
    推荐版本: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伊索寓言》,公元前 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的作品。由后人传抄编订而流传至今。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某些凶残的动物比喻统治阶级和豪强权贵,讽刺他们的胡作非为、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推荐版本: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变形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的代表作。全诗15卷,根据古希腊罗马神话改编而成,作者以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为指导,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在250神话故事中网罗了古希腊罗马一些最主要的神话和传说,其中50个故事具有较长的篇幅。故事由宇宙的创立直写到罗马的建立,最后故事以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终结。
    推荐版本: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变形记》(又译作《金驴记》),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124或125~2世纪末)的代表作,全书11卷,取材于希腊民间传说,基本情节:希腊青年鲁齐乌斯误服魔药,由人变驴,历尽艰辛,经历不少世故,最后经埃及女神伊希斯拯救,复为人形,于是他便皈依了伊希斯教门。小说真实地描写了2世纪时罗马行省各阶层的生活,叙述生动,语言幽默,插入不少荒诞离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小爱神库比德和普叙赫的爱情故事。
    推荐版本:刘黎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埃涅阿斯记》,古罗马最重要的作家维吉尔(公元前70-19)的代表作。是一部十二卷,近两万行的史诗。史诗前六卷模仿《奥德修纪》,写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记在王国后海上漂流的七年,最后到达迦太基,受到女王狄多的盛情款待,并和狄多结婚。但王子受神的启示,必须离弃狄多,致使女王自杀。王子梦见了父王的亡魂,老国王向王子预示了罗马的未来。后六卷模仿《伊利亚特》,全诗以拉丁姆国王被埃涅阿斯记杀死结束。《埃涅阿斯记》是欧洲"人文史诗"的开端。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推荐版本: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古罗马戏剧选》,古罗马戏剧家普鲁图斯(公元前254?-184)和泰伦斯(公元前190?-159)等人的主要作品选。普鲁图斯写过一百多部戏剧,其中《孪生兄弟》、《吹牛的军人》和《一坛黄金》等影响较大。泰伦斯的代表作是《婆母》、《两兄弟》。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模仿古希腊的戏剧特别是米南德的喜剧的基础上写成的。由于战乱,罗马悲剧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罗马戏剧只是一些喜剧作品。
    推荐版本: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玫瑰传奇》,法国中世纪长篇叙事诗,第一部作者洛里斯以"玫瑰"代表少女,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事,是骑士文学中贵族"典雅"爱情故事的翻版。第二部作者恩,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包括借助"财富"去争取对方欢心,终于获得了"玫瑰"。
    《罗兰之歌》,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全诗长4,002行,分291节,是用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诗的结构大致可分为 3个部分:序幕:写加奈隆投敌叛卖;高潮:写骑士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遇上敌人伏击,全军覆没;尾声:写对叛徒加奈隆的惩罚。史诗歌颂了那些热爱祖国、骁勇善战的英雄,"保卫祖国"是全诗的主题,因此,《罗兰之歌》一直被看作是一部神圣的爱国主义诗篇。
    推荐版本:杨宪益、罗新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巨人传》,法国作家拉伯雷(1495?-1553)的代表作。作品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用通俗小说的格调,滑稽突梯的文笔,讽刺16世纪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作品中的巨人表面上荒诞不经,但实际上作者是把他们作为人的力量的象征来塑造的。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等人追求真理,向往自由,知识渊博,是拉伯雷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者。
    推荐版本:鲍文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随感录》,法国著名散文家蒙田(1533-1592)的代表作,作品体现了解放人性、尊重理智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他的怀疑主义思想。他的名言"我懂得什么呢?"这种怀疑论正是当时一些人文主义者思想状态的生动写照。作者认为,知识是无穷的,真理不可能完全被认识。蒙田作为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其《随感录》确立的所谓的"蒙田体",对法国以及整个欧洲散文发展有深远影响。
    推荐版本:梁宗岱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熙德》,法国作家高乃依(1606~1684)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品取材于西班牙戏剧家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作品以忠君爱国的天职与儿女私情的矛盾为主题。主人公罗德里克和施曼娜相爱,但罗德里克奉父命去和侮辱他的仇人决斗,在斗剑中杀死了施曼娜的父亲,一对情人成了仇敌。最后君主出面,巧作安排,命令罗德里克去抵御入侵西班牙的摩尔人,成了民族英雄,获得了"熙德"的称号,并最终与施曼娜成为夫妻。由于这部悲剧自觉地遵循了时代标榜的戏剧法则,因此常被看作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典范之作。
    推荐版本: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贺拉斯》,法国作家高乃依的悲剧。剧中罗马与阿尔巴两国交战,相持不下,最后由双方各选出三员大将到阵前交锋,以决胜负。罗马选出贺拉斯家的三兄弟,最小的贺拉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凯旋归来的贺拉斯,受到妹妹卡米的斥责,因为他在决战中杀死了自己的未婚夫。卡米于悲痛之中辱骂了他用生命保卫的罗马。贺拉斯因此杀死了卡米。后因父亲出庭辩护,贺拉斯被无罪开释。和《熙德》一样,忠君爱国的天职与儿女私情的矛盾是这部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
    推荐版本: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列那狐的故事》,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诗体故事。包括1175至1250年间在法国产生的许多以列那狐为主人公的八音节的法文诗篇,全诗共25,000行。这些诗篇质量参差不齐,是民间流传的集体之作,书中昏庸的狮王诺勃勒影射国王,雄狼伊桑格兰等强大的动物是豪门权贵,雄鸡尚特克雷等小动物是平民百姓。中心角色列那狐是新兴市民阶级的代表。作品代表了中世纪城市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
    推荐版本:杨宪益、罗新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拉封丹寓言诗选》,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1621~1695)的代表作,共收239首,题材绝大部分取自于《伊索寓言》、古希腊罗马和印度寓言家的作品以及民间故事。《乌鸦和狐狸》、《知了和蚂蚁》、《兔子和乌龟》、《农夫和蛇》、《狼和羔羊》等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借动物世界影射人类社会,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谴责贵族阶级的横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智慧。
    推荐版本:远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伪君子》(又译作《达尔杜弗》),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著名剧作家莫里哀(1622~1673)的代表作。剧本中的达尔杜弗是一个厚颜无耻却又诡计多端的宗教骗子。他伪装的虔诚赢得了奥尔恭一家的信任。奥尔恭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打算把爱女嫁给他,把财产托付给他。可是他却勾引奥尔恭的妻子,并妄图占有奥尔恭的全部财产。作品矛头直指教会,在当时引起过社会各界极大的争议。如今,达尔杜弗已经成了伪君子的别称。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太太学堂》,法国作家莫里哀的性格喜剧和社会问题喜剧。剧中的阿尔诺尔福相信金钱万能,花钱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一心想把她变成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结果她爱上了一个年轻人,并冲破重重阻碍和那年轻人结为夫妻。作品批判了修道院教育妇女的权利:女孩子在修道院修行到结婚年龄才出来,结果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据说,路易十四从此把莫里哀看成喜剧作家,并每年津贴莫里哀一千法郎。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愤世嫉俗》,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五幕诗体喜剧杰作。这是一出精致的贵族世态喜剧,男主人公阿耳塞斯特和寡妇赛莉麦娜是全剧的两个核心人物。赛莉麦娜是个长舌妇,爱在别人背后评头品足,搬弄是非。阿耳塞斯特则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痛恨上流社会的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吹牛拍马、庸俗无聊。但他偏偏爱上了赛莉麦娜这个诽谤成性的淫荡女子,这种矛盾把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滑稽可笑却又让人感到悲哀的喜剧典型。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屈打成医》(一译作《斯卡纳赖尔》),法国作家莫里哀的闹剧。根据中古故事《农民医生》改写而成。背景放在农村,主人公斯卡纳赖尔是一个樵夫,吃尽当光,成天打老婆。老婆生了气,把他说成是名医,于是就被无知的乡绅请去给他忽然变成哑巴的女儿看病。樵夫成全了哑女的爱情。作者所讽刺的并不是屈打成医的斯卡纳赖尔,而是那些不学无术、坑蒙拐骗的江湖郎中。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吝啬鬼》,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根据古罗马喜剧《一坛黄金》改编而成。高利贷者阿尔巴贡唯利是图,放高利贷放到了儿子头上,想续弦却偏偏遇到的是儿子的情人。当他的一万金币失踪后,他痛不欲生,并把所有人都看成贼。这出戏证明金钱被神化后所起的巨大破坏作用,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也在劫难逃。吝啬在这里变成一种绝对欲望。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司卡潘的诡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出闹剧。作品才用了古罗马喜剧《弗尔米奥》中的情节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结构,塑造了主人公司卡潘这样一个法兰西式的意大利职业喜剧中的定型人物。他狡猾、聪明、活泼、快乐,老爷说了他坏话,他设计把老爷装在大口袋里臭打一顿,而且还让老爷觉得他是一个忠实的仆人。这个仆人在莫里哀的笔下焕发了奇异的光彩。
    推荐版本: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德罗玛克》,法国悲剧诗人拉辛(1639~1699)的五幕诗剧。作者根据希腊悲剧、荷马与维吉尔史诗中的有关情节写成的爱情悲剧。安德罗玛克是希腊英雄赫克托尔的遗孀,在国破家亡之际,为了救儿子一命,她委曲求全,答应嫁给了仇人皮罗斯,在准备婚礼完毕后,安德罗玛克当即自杀。此时,皮罗斯遗弃的未婚妻爱弥奥娜,恼羞成怒,妒火中烧,煽动青年奥雷斯替她报复,使皮罗斯死于非命,但奥雷斯也因爱弥奥娜的遗弃而精神崩溃。
    推荐版本:齐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菲德拉》,法国悲剧诗人拉辛的著名悲剧。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希腊英雄忒修斯的妻子菲德拉,听说丈夫死于战场,便向养子希波吕托斯表白了对他的爱情。但忒修斯突然生还,并发现他的妻子与养子的私情,就处死了希波吕托斯,菲德拉也因此服毒自尽,临终时她坦白了自己的隐情。作者借古讽今,意在揭露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生活的腐化堕落。
    推荐版本:齐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查第格或命运》,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1694~1778)的哲理小说。主人公查第格,是一个聪明机智、品性高尚、一心向善的热血青年,然而,命运对于他来说是荒谬可笑的,他每做一件好事,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灾难。他说"我做的好事全是我的祸根……我要是和别人一样凶恶,我就会和他们一样快乐了。"作者强调善恶相生的道理,认为厄运是对人的磨练。查第格后来被臣民拥戴为国王,体现了作者"哲学家国王"的政治思想。作者借助查第格的不幸遭遇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又通过查第格的政绩来颂扬开明君主制。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伏尔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心地善良,头脑简单的老实青年,他在德国一个男爵家里长大,他的老师邦葛罗斯说,这个世界安排的很好,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然而老实人及其意中人男爵小姐居内贡德和邦葛罗斯本人却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他在欧洲四处流浪,甚至还到过美洲,处处遭到折磨,他还到过黄金国,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石头和是黄金,这个奇异的国家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小说最后指出,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灾害",作者以"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地"这句警句结束了小说。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天真汉》,伏尔泰哲理小说。故事的基本背景是17世纪末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主人公天真汉从小生活在加拿大未开化的部落中,成年后回到了文明人的身边。由于他天性淳厚,不懂人情世故,与法国封建社会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的习俗格格不入,甚至被关入巴士底狱。最后,天真汉受到了权贵的赏识,被提拔重用,成为"优秀的军官,得到正人君子的赞许",作品对天真汉的纯朴持赞赏态度。
    推荐版本:柳鸣九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新爱洛绮丝》,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1712~1778)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贵族小姐朱丽,与她的家庭教师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发生恋情,由于恋爱双方社会等级不同,朱丽的父亲极力阻挠,致使小姐抑郁而死。封建等级制度造成了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小说中主人公的强烈情感与社会道德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作品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揭露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同时作者将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推荐版本:伍蠡甫译,华岳出版社1988年版。
    《爱弥儿》,作者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小说通过爱弥尔受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作品宣扬了作者的教育观。作者从启蒙主义的角度探讨了教育问题。他认为教育能恢复人的天性。他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卢梭的思想对腐朽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爱弥儿》出版后,作者受到政府和教会的迫害,为了还自己以清白,他写了著名的《忏悔录》。
    推荐版本: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忏悔录》,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自传,作品记录了作者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作者历数了他孩提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与腐朽。这部所谓的"忏悔录",实际上是一部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书"。
    推荐版本:黎星、范希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阿达拉》,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1768-1848)的中篇小说,描写一个宗教与爱情冲突、结果宗教战胜了爱情的故事。阿达拉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印第安女子,爱上了一位异教徒,但阿达拉的母亲曾经许愿要把女儿献给上帝,阿达拉为了成全母亲的信仰,放弃了尘世的幸福,最终服毒而死。小说将异域风光与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曾经震动过法国文坛,被文学史家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
    推荐版本:曹德明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波斯人信札》,作者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 作品由作者在巴黎10年所见所闻的不合理现象逐日记录整理而成,作者假托两个波斯贵族人士到法国游历,从局外人的角度观察法国社会。他们发现法国人熟视无睹的许多荒唐腐败的现象,用波斯人口吻,写成冷嘲热讽、嘻笑怒骂的绝妙文章。
    推荐版本: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保尔和薇吉妮》,法国作家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的小说,作品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保尔和薇吉妮的爱情悲剧。文学史家认为,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的标志。
    推荐版本:亚丁译,漓江出版社1981年版。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的重要剧作,作品塑造了机智、干练的理发师费加罗这一典型的喜剧形象。老医生霸尔多洛强迫养女罗丝娜和自己结婚,但是少女的意中人却是一位年轻的伯爵。伯爵靠旧日的仆人费加罗的帮助终于和罗丝娜结为伉俪,剧本宣扬了启蒙思想,表现了打击封建顽固势力的倾向。
    推荐版本:石丰译,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代表作,剧中的伯爵企图秘密恢复他曾经公开宣布放弃的初夜权,企图在苏珊娜和费加罗结婚之前占有新娘,这直接破坏了费加罗的婚姻,为此费加罗与无耻的贵族展开了机智的斗争。作品集中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基本特征。小人物费加罗对伯爵的最终胜利,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夕人民群众的乐观情绪。
    推荐版本:石丰译,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红与黑》,法国长篇小说,作者斯丹达尔(一译司汤达)(1783~1842)。小说对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人情风物等等作了全面而深刻地现实主义描绘。主人公于连·索黑尔出身低微、渴望出人头地,在当地市长家中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相爱;后因市长夫人写信破坏了他与侯爵小姐的婚姻,他一怒之下,开枪打伤了旧日的情人。法庭以预谋杀人的罪名判处他死刑。小说围绕于连的冒险行动,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真实面貌。
    推荐版本: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巴马修道院》,法国长篇小说,作者斯丹达尔。小说描绘了十九世纪初意大利北部地区反抗"神圣同盟",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斗争。小说主人公法布里斯·台尔·唐戈是拿破仑的崇拜者,他追随拿破仑征战各路诸侯,终于一事无成,后因情场失意,隐居修道院而了却了野心勃勃但寂寞失意的一生。小说还描绘了滑铁卢战役的精彩场面。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之一。
    推荐版本:上郝运译,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高布塞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布塞克是放高利贷发财的老头,他虽然喜欢钱,但更欣赏自己生财之道的高明"艺术",他还多少讲一点义气。他临死时留下遗言,把一笔替一个已经去世的连笔据也已烧毁的人保管的财产如数还给委托者的儿子。
    推荐版本:傅雷、郑永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写爱财如命的守财奴,葛朗台的老婆死后给女儿欧也妮留下的遗产,葛朗台却要千方百计从女儿手中夺过来。小说不但详细叙述了箍桶匠葛朗台精明强干、白手起家的经历,还塑造了善良纯洁的少女欧也妮的形象,和她父亲卑鄙的嘴脸形成对比。
    推荐版本:傅雷、郑永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老头》,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高里奥老爹出身寒微,后因作粮食生意发了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以价值巨万的陪嫁作为条件,让贵族子弟娶他女儿为妻。于是挂面商的女儿变成了伯爵夫人。这是高里奥老爹的至高无上的安慰。两个女儿当上了贵夫人之后,骄奢淫逸,挥金如土,负债累累,只好向她们父亲要钱还债。她们两对夫妻如吸血鬼一般,把高老头身上的血都吸干了。最后老人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破烂的小公寓的阁楼上。《高老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父爱,而是父爱与虚荣心造成的悲剧。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夏倍上校》,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写一个拿破仑时代的军人,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被附近的农民所救。他养好伤之后,一直在国外流浪,十年之后才回到法国。这时已没有人认识他,谁都不相信他就是夏倍上校。他的妻子早已继承了他的遗产,并以此作为陪嫁,和一个伯爵结了婚。夏倍上校找到妻子时,这位伯爵夫人矢口不认前夫。她后来又央求夏倍上校不要破坏她现在的幸福,准备给他一点钱,让他远走他方。夏倍上校气愤至极,毅然离开了这个卑鄙的女人。最后他在流浪生活中贫病交加,悲惨地死去。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古物陈列室》,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作品展示了两个势不两立的沙龙集团,旧贵族集团和资产者集团。作者将忠实于贵族制度和君主政体思想的旧贵族集团称为"古物陈列室"。作者将贵族德·爱斯哥利翁和企业主古瓦西埃为代表的两个阶级的明争暗斗真实形象地勾画了出来。作者相信,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阶级的灭亡都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推荐版本:傅 雷,郑永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农民》,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是贵族庄园土地所有制和资产者小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冲突。农民处在两种力量之间,"像虫子加载铁锤和铁砧之间一样。"虽然高利贷商人高贝丹等人战胜了贵族大地主蒙格奈将军,但是,被被诱骗到这场斗争中的农民不断没有任何收获,反而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后农民生活的变化情况。
    推荐版本:资中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幻灭》,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外省青年吕西安来到巴黎,希望以其诗才获得是人的光荣,但是他遇到的是一个"出卖一切,制造一切,甚至制造成功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文学的名声无疑与娼妓的地位。吕西安的幻想无情地破灭了。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在"金钱开动的社会机器"的搅拌下,文学、新闻这些"神圣殿堂"是如何变成肮脏的"真正的地狱"的。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写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和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佛罗洛以及教堂撞钟人畸形儿卡西莫多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堂的这两个男人,一个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另一个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蝎,在揭露中古教会的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宣扬了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但是经历一场残酷的搏斗之后,美丑善恶同归于尽,正如作者所说的,小说是"在宿命论的思想基础上写出的"。
    推荐版本: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悲惨世界》(原名《苦难的人们》),雨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冉阿让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穷苦工人,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捕判罪;出狱后他改名换姓,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致富,并被推选为市长,后因因故再度入狱。广泛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下贫苦阶层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这些不幸的人们的深厚同情,同时也集中表达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改革社会、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深信,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性愈益败坏,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药。
    推荐版本:李丹 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海上劳工》,雨果的长篇小说。描写一个意志坚强的渔人吉利亚特战胜了海洋的狂风恶浪和章鱼暗礁,可是闯不过爱情这一关。他发现他的未婚妻戴吕舍特爱上青年牧师艾伯莱兹,在成全他们的美满姻缘之后,自己怀着绝望的心情让海潮淹没而死。
    推荐版本:李玉民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笑面人》,雨果的长篇小说。是雨果在流亡期间写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以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主人公关伯伦是一个贵族的后裔,从小落入儿童贩子之手,被毁容摧残。后被心地善良的江湖客乌尔苏斯收为义子,靠卖艺为生,并与乌尔苏斯收留的一个瞎眼姑娘蒂相爱。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关伯伦得以恢复贵族爵位,但他却拒绝接受这一肮脏的恩赐,宁愿回到他的患难伙伴那里去。这时蒂已身患重病,在她离开人世以后,关伯伦投海而死。
    推荐版本:周国强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九三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描写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迹。共和国军队司令官郭文私自放了叛乱头子朗特纳克侯爵,后者是在逃窜时为了从火中救出三个小孩而被捕的。郭文这一行为,违反了革命的利益,军事法庭将他判处死刑。但是判决和执行死刑的政务委员薛木尔登,由于思想发生矛盾,也就在郭文被处决的同一瞬间开枪自杀。作者在这里宣扬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有一个绝对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推荐版本:郑永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三剑客》,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长篇小说。小说写1624年红衣主教黎塞留出任首相到1628年黎塞留攻打并占领胡格诺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的事。黎塞留为打击国王昂利十三,一心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发生暧昧关系的把柄;作品主人公达塔尼昂和他的好友三剑客,为解救王后,冲破黎塞留设下的重重罗网,去伦敦取回王后送给白金汉公爵的首饰。小说写达塔尼昂及其三个好友的冒险经历,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小说发表后,大仲马即成为法国最受民众喜欢的通俗小说家。
    推荐版本:周克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基度山伯爵》,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长篇小说。作品写的是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水手邓蒂斯因为替密谋推翻复辟政权的拿破仑党人传送信件,遭到三个效忠复辟政权的无赖之徒的陷害,被打入死牢。他侥幸越狱之后,凭借一位狱友赠送的大量财宝,化名基度山伯爵,报答了在他被捕后照顾他老父的好人,惩罚了已经变成七月王朝统治集团要员的三个恶人。小说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情节生动紧张,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改编成电影后在我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推荐版本:蒋学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茶花女》是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1824~1895)创作的小说,后被改编为剧本,作品通过一个出身贫苦心地善良的妓女的恋爱悲剧,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罪恶。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色,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时期的优秀作品。
    推荐版本:殷兆昆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雅克团》,法国小说家梅里美(1803~1870)的历史剧。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发生在十四世纪法国的一次农民起义,力图突出农民的悲惨生活和贵族的暴戾残忍,以影射复辟王朝。作者认为,农民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农民是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力量。
    推荐版本: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龙巴》,法国小说家梅里美的优秀作品之一,描述复辟时期科西嘉岛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高龙巴千方百计挑起离家多年的哥哥的复仇心,终于报了杀父之仇。小说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富有心计的女性形象。
    推荐版本: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嘉尔曼》,法国小说家梅里美著名的中篇小说。吉卜赛女郎嘉尔曼酷爱自由,在爱情中也独立不羁,宁死不肯受男子的约束,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这个形象揉合了灵敏、机巧、泼辣、大胆等特点,富有浪漫情调。梅里美的艺术风格在《嘉尔曼》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他的文字流畅自然,清朗明丽;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地方特点和异国情调;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推荐版本: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安蒂亚娜》,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1804~1876)的第一部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安蒂亚娜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不愿屈从于专制的丈夫──一个军官的淫威,但又遇到一个纨绔子弟,感到失望,最后同童年时代的男友到印度隐居。小说带有自传色彩,自然真切地反映了妇女个性解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作者和作品都因此受到了社会不同阶层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推荐版本:程依荣译,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威尼斯女歌手:康素埃洛》,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个富有才华的女歌唱家康素埃洛的坎坷经历。她先是被未婚夫欺骗,愤然离开了威尼斯。在波希米亚的一个宫堡中,又同阿尔贝伯爵发生爱情。但她不愿成为伯爵夫人,不辞而别,来到维也纳。阿尔贝死前设法见到了她,同她结了婚。她不愿接受这份巨大的财产,毅然离开了宫堡。阿尔贝虽性情乖僻,但惜贫济穷,赞成平等,强烈反抗异族的压迫。
    推荐版本:梁守锵译,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乔治·桑爱情小说精选》(1-4),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作品选集。其中包括《安吉堡的磨工》等重要小说。乔治·桑的小说大多关注妇女命运,在为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宣扬了爱情至上的观念。她的作品对复辟时期的法国城市和乡村都有细致的描绘。如《小法岱特》讲述的是一个聪慧的农村小姑娘法岱特追求同村男孩的故事,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渲染了农村的谧静气氛,弃满柔情蜜意,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推荐版本:林珍妮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法国诗人缪塞(1810~1857)以自己和乔治·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内容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沃达夫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个染上了"世纪病"的青年。作者把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对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幻灭,看成是沃达夫产生"世纪病"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二十年代法国青年对拿破仑的怀念和对僧侣当道的复辟王朝的不满。
    推荐版本:梁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包法利夫人》,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长篇小说,写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过和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嫁给一个平庸的农村医生做续弦。她的环境使她每况愈下,一步一步堕落成为淫妇,在高利贷压榨与人情世故的冷落下,她终于自尽。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庸俗丑恶的社会生活画卷,特别是对自私、鄙俗、狭隘、空虚的市民阶层的精神世界的刻画可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推荐版本:张道真 刘益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情感教育》,福楼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福雷德里克·莫罗,是一位意志薄弱、耽于幻想、不甘寂寞确有碌碌无为的青年知识分子,他的性格象一张琴,人人可以弹出自己爱听的乐曲,然而和他本人无关。莫罗的形象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青年人的不良影响,它使得青年人意志瘫痪,成为无为而又无聊的社会牺牲品。
    推荐版本:马汉建、陈宗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故事》,福楼拜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故事一《圣·玉连外传》是一个中世纪民间传说,有些类似古希腊的奥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样式。故事二《一颗简单的心》把一个可怜的女人平庸的一生写成小说,简详得体,深入人心。故事三《希罗底》,见于《新约》的《福音书》与《罗马人书》。围绕约翰被杀的中心故事聚集所有可能聚集的事。1877年,作者将此三篇故事结集出版,在小说界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推荐版本:张道真 刘益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一生》,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长篇小说,写贵族少女约娜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年轻的时候她对爱情婚姻和家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她的丈夫却是个卑鄙无耻之徒;她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儿子也使她失望;由此,她得出了悲观的人生结论:"看来世界上的一切无非就是欺骗、忧愁、痛苦、悲伤和死亡。"最后因女仆的救助而苟延残生。小说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风尚冲击下地主贵族生活方式的必然瓦解。
    推荐版本:盛澄华、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漂亮的朋友》,莫泊桑的最富有现实社会意义的长篇小说,作品写退职的下级军官杜洛阿在报馆就业,依靠招摇撞骗,它依靠英俊的外表博得那些对他的前途有益的贵夫人的欢心,因而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平步青云,最后娶了报馆老板的女儿为妻。小说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在作者笔下,那些道貌岸然的部长、议员以及新闻、司法和宗教等各界要员其实与杜洛阿一样贪婪成性,一样卑鄙无耻。
    推荐版本:盛澄华、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科学幻想和冒险小说家凡尔纳(1828~1905)的科幻小说。写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跟随"邓肯号"船主战胜无数艰险,在太平洋一荒岛上寻找他们的失踪的父亲的故事;与《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合为三部曲。《海底两万里》描写一艘构造奇特的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神秘岛》写探险者在荒岛上以集体智慧和劳动建立起幸福生活。
    推荐版本:谢伟民译,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推荐版本:联 星译,中国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小东西》,法国小说家都德(1840~1897)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推荐版本: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最后一课:都德小说精选》,法国小说家都德的小说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推荐版本: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离开本根的人》,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巴雷斯(1862~1923)的长篇小说。写洛林省 7个青年受了哲学教师布泰伊埃的影响,背井离乡,到巴黎寻找出路。布泰伊埃启迪了他们的批判能力,但没有给他们的思想以任何基础。他们离开本根,有两个流落街头,成为杀人犯,有一个钻到书本中去,有一个重返家园。巴雷斯认为这些青年应该在乡土和家族里面落地生根,才能够生存发展。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职业音乐师世家,是个有追求有才能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是他不愿意以音乐来逢迎时好,猎取功名利禄。他在同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和消极势力的斗争中,处处受挫,最终变成了一个不问世事的世故老人。该作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母与子》,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四卷中的第三卷。小说的主人公安乃德是大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20多岁时继承了父母的遗产,生活十分富裕。后因故破产失恋,贫困地过独身生活,并抚养她的非婚生的儿子。儿子长大后,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被法西斯暴徒所暗杀。两鬓斑白的安乃德踏着儿子的血迹,继续前进,走上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线。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恶之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的诗集。这部诗集1857年初版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唱醇酒、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烂的《兽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他的诗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
    推荐版本: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人类的命运》,法国作家、政治家马尔罗(1901~1976)的长篇小说。描写1927年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攻占上海,以及汉口工人运动被蒋介石镇压的事件。这两部小说都以现代中国历史为背景,但作者却把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大多写成外国人,违背历史真实。《人类的命运》曾获龚古尔奖金。
    《萨特小说集》,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1905~1980)的小说选集。其中包括《墙》、《房间》等早期小说。萨特小说的主人公大多生活在或污秽龌龊或凶险荒谬的世界里。在萨特的小说世界里,大多数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彷徨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例如《墙》给读者展示的就是一个"肮脏的世界,痛苦的个人"的逼真图画。
    推荐版本: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萨特戏剧集》,法国作家萨特作。其中包括:《群蝇》(1943)以古希腊传说为题材,阐明人要用意志和行动去争取自由,完成生存的使命;《禁闭》认为,客观世界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人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因而认为"他人就是地狱";《死无葬身之地》(1946)意在说明人为了政治目标而自由选择不惜牺牲自己。《可敬的妓女》(1947)是一部政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残酷迫害,并对反压迫、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
    推荐版本:周树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女宾》,法国女作家波伏瓦(1908~  ) 的长篇小说。作品小说描写一对年轻情人皮埃尔与弗朗索瓦兹同情并接济一个名叫萨维埃尔的姑娘。他们打破常规,三位一体地生活着,企图在性爱上进行新的尝试。但是最后爱情的妒嫉心终于战胜了友谊。战争爆发,皮埃尔应征入伍,两个女人中潜在的矛盾终于爆发。弗朗索瓦兹甚至企图毒死对方。三位一体的尝试与破产,反映了存在主义自由抉择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
    《人总是要死的》,法国女作家波伏瓦的长篇小说。作品主人公莱蒙·佛斯卡在中世纪喝了特制药水,长生不老,活了几个世纪。他混淆了曾经生活过的时代,忘掉了失去的亲人,不相信进步和人类命运的改变,麻木不仁,孤独,没有爱憎的感情。小说表达了生活没有意义、人生荒诞的存在主义观点。
    《局外人》,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加缪(1913~1960)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小职员默尔索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对情人的爱视而不见,对优惠的职位不以为意,甚至对开枪杀人、坐班房、判死刑,都一概漠然处之。他莫明其妙地来到这个荒谬的世界,又莫明其妙地被这个世界所吞噬。局外人默尔索的经历反映了存在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作者认为,人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推荐版本:郭宏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西叙福斯的神话》,加缪的随笔集,作者认为人生在世,就象神话中的西叙福斯那样,吃力地推着巨石上山,而那巨石总是滚落下来,如此反复,没有尽期。作者在这里承认人类具有与荒谬世界对抗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而作者却反对悲观绝望,反对以自杀来了结人生。他认为像西叙福斯那样推石上山,虽是徒劳无功,但却意味着人对光明和幸福的憧憬和追求。
    推荐版本:郭宏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鼠疫》,加缪的长篇小说。是法西斯蹂躏下的法国的写照,作者以鼠疫来比喻法西斯肆虐。尽管作者描写世界和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谬,但却宣称人类应该不靠任何救世主,应该自己团结起来向这个荒谬的世界开战。作者第一次在小说中塑造了里约医生这样富于人道主义精神、为拯救人类生命敢于同"恶"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
    推荐版本:郭宏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追忆逝水年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1871~1922) 的长篇小说,主线是一个人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小说有几个不同的主题相互交织。它描绘了20世纪初期巴黎上层社会广阔的画面和众多的人物。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甚至离题的叙述,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没有进展、高潮和结局。普鲁斯特十分厌恶为作品的需要而虚构情节,他唯一感兴趣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生活的真实。
    推荐版本:祝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小酒店》,是法国小说家左拉(1840~1902)的长篇小说。这是作者表现当代工人的第一次认真的尝试。他在写作计划中明确地指出,这是一部"关于工人的小说",它"解释民众的风尚、罪过、堕落、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畸形",这一切"是由于现代社会工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而造成的。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劳动者非人的生活状况,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份诉状。
    推荐版本:王辽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金钱》,左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阿里斯第德是作者系列长篇小说《卢贡·马加尔家族》中卢贡家族的第三代成员,他曾经依靠任帝国部长的弟弟的势力,混了一个路政副专员的美差,利用职务之便干起房地产投机生意并最终破产。破产后几乎走投无路,于是,他幻想在股票市场上大捞一把。小说成功地刻划了资产阶级投机家、冒险家的丑恶嘴脸,对交易所大王们你死我活的角逐,进行了"自然主义"式冷静描绘。
    推荐版本:金满成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萌芽》,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作品写的是"雇佣劳动的崛起"和"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小说以一个矿区为背景,描写了法国产业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少数工人的消沉和多数工人的奋进,而以一次大规模罢工和军警的血腥镇压作为高潮。它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成功地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革命的无产者的形象。《萌芽》是左拉的现实主义达到最高成就的一部杰作。
    推荐版本:雷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崩溃》,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普法战争中法军在色当之役的惨败,并把这一历史事实表现为以前各卷中所描写的社会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完成了整个第二帝国的社会史。在作品中,左拉一方面谴责了法国民族的叛徒,另一方面又揭露了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但是,左拉把巴黎公社革命看成是民族自相残杀,认为它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则暴露了左拉的阶级局限和思想局限。
    推荐版本:金满成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醇酒集》,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1880~1918)的代表作。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力求从传统诗律中得到解放,重视诗歌内在的节奏与旋律,从而开辟了现代诗结构革新的方向。作品采用了新的节奏,纯朴、自然、清新、亲切,使是法国抒情诗发展历程上新的标志。另一部诗集《美好的文字》产生于战争烽火中,在诗体与格律上获得了彻底解放。有些诗将诗句分散排列成奇异的图像,被称为"立体诗"。《醇酒集》和《美好的文字》对法国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炮火》,法国作家巴比塞(1873~1935)的长篇小说。它的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描写一个步兵班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备受苦难和牺牲,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奖金。1919年发表长篇小说列宁在《论第三国际的任务》一文中对巴比塞的《炮火》给予高度的评价,说这部小说是群众的革命意识增长的一个极其明显的证据。
    《艾吕雅诗钞》,法国诗人艾吕雅(1895~1952)作品选。他的早期作品有《义务与不安》、《为了不死而死》、《爱情与诗歌》等。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歌唱爱情,歌唱"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形亲密",它的基调可以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亲切之感。二战期间,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在群众之间传抄,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这些诗歌稍后收入在《诗与真理》、《活得问心无愧》、《和德国人约会》等集中。战后的抒情诗集《没有间断的诗》、《什么全能说》等。和他早期的抒情诗相比,他晚年的作品显得胸襟更为开阔。在诗的形式方面,他一向写作自由诗,到了晚年也常用比较匀整的格律。
    《伊戈尔远征记》,十六世纪俄罗斯英雄史诗。史诗根据1185年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的史实写成的 。权诗除序言外共分为三部分:伊戈尔远征被俘;基辅大公号召各王公保卫祖国;俄罗斯大地响应人民的呼吁,帮助伊戈尔逃出围困,重返祖国,象征着俄罗斯的复兴。马克思曾经对这首诗进行过评价。认为史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
    推荐版本:魏荒弩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纨绔少年》,俄国戏剧家冯维辛(1774或1745~1792)的剧本,描写农奴主家庭生活对青年个性形成的恶劣影响,成功地刻画了野蛮专横的女地主普罗斯塔科娃和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少年米特罗方的形象。正面人物斯塔罗东的形象体现了作家的启蒙思想和反对农奴制倾向。这部喜剧在俄国民族戏剧艺术的发展上起了重大作用。
    推荐版本:多人译《冯维辛、格里鲍耶陀夫等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智慧的痛苦》,俄国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最优秀的剧作,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尖锐思想斗争:一边是以专横、愚昧、因循守旧的莫斯科大贵族法穆索夫为首的一群贵族顽固派;另一边是进步、文明、渴望革新的贵族青年恰茨基。恰茨基辩才无碍,敢于与顽固派一较高低,但终以势孤力单而失败,他洒出的是一腔热血,得到的却是"万般苦恼"。别林斯基称它为"第一部俄国式的喜剧"。
    推荐版本:祝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1799~1837)著名的诗体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青年贵族奥涅金和塔吉雅娜、诗人连斯基和奥尔加的恋爱故事。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多余的人",女主人公塔吉雅娜则是普希金塑造的一个最为动人的形象,具有俄国人民的精神丰富、道德纯洁和坚忍克制等特点。
    推荐版本: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上尉的女儿》,普希金著名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直接取材于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并第一次成功地塑造出了体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的起义军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上尉的女儿》,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俄国文学作品,最初的译书名是《俄国情史,斯密士玛利传,又名花心蝶梦录》(1903)。
    推荐版本:力冈、亢甫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果戈理小说选》,俄国作家果戈理(1809~1852)的中短篇小说选集,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外套》等脍炙人口的小说。选集还收集了作者早期的那些轻快活泼的作品。作者将乌克兰的民间故事、童话、歌谣中的情节同乌克兰现实生活的描写交融在一起,以幽默的笔调嘲笑乡镇的统治阶层和黑暗势力,歌颂农民、工匠、哥萨克的勇敢机智,展现了富有诗意的乌克兰民族生活。选集在某些严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往往也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推荐版本:满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钦差大臣》,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喜剧。故事发生在俄国某偏僻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做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 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钦差"、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时,传来了真正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在剧本中作者决意要将"一切俄国的坏东西……集中在一起,一下子把一切嘲笑过够"。
    推荐版本:卢育照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陈定家供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