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现代诗词选注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邓小军 参加讨论
馬一浮
    (1883-1967)
    送以風還山
    1946
    交臂方新倏已陳,每因問答辨疏親。
    詩中亦有三乘法,臘盡還留太古春。
    到處多逢求劍客,願君真作住山人。
    西湖今日寒如許,南嶽參尋不厭頻。
    烏以風(1900-1989):山東聊城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師事馬一浮先生。先後任浙江省圖書館編纂、浙江一中教導主任、安徽省立宣城中學和安慶一中校長、重慶大學副教授。1942年,獨自跋涉8000餘里,穿過日軍封鎖線,回到他於1937年建造、位於馬祖庵後的天柱山房小隱。時國民政府陸軍一七六師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在野人寨落成,籌建委員會倡建景忠(取“景仰忠烈”之意)私立初級中學,公認烏先生是主持建校辦學的校務主任的最合適人選,衹是烏先生名望太高,恐怕不願出山屈就。為了“培植烈士遺族及地方優秀青年”,造福天柱山地區父老兄弟及其子孫後代,烏以風不計名位高低,毅然應聘下山。從1943年到1949年,“景忠”由初中發展到完中,師生員工及校舍、教具淨增2~5倍;辦學經費由依靠募集到通過經管田地山林等校產,基本自給自足;理化儀器、藥品從無到有,藏書達2萬餘冊並有部分善本。1951年,烏以風到安慶師範(後改為安慶師範學院)任教,後以“歷史反革命加右派”逮捕入獄。1969年,刑滿遣返,面對校園的一片狼藉,止不住老淚縱橫,不顧頭上的“帽子”,也無暇顧及會遭搶白、受羞辱和挨批鬥,碰上為賣得幾角錢而砸玻璃、撬鎖鍵、偷書刊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是生人還是熟人,他總是上前勸阻。一天,一中年人從校園裏扛出一扇赭紅大窗子,勸阻無效,他衹好掏出老伴讓他買煙的2元錢(相當於6天的工分值,可買大眾化的玉貓牌香煙一條半)買下這扇窗子,再請個幫手把它送到學校儲藏室。平反後,回到安慶師範學院任教。烏以風對中國哲學有深刻研究,師事一代宗師馬一浮近30年,深得馬學真諦且有發展。1989年2月26日,烏以風病逝。前來吊唁烏先生的人士數以千計。遺體火化之日,儘管天氣陰冷、細雨綿綿,仍是萬人空巷,送葬的人流綿延幾華里,迎祭的香案一處又一處。野寨中學師生員工胸別白花、臂纏黒紗,肅立在校門前的公路兩旁靜候靈轎通過,給敬愛的老校長送行。烏以風半生坎坷,歲月多磨,遺著仍斐然可觀,著有《北樓詩抄》、《嶽雲山館詩稿》、《天柱山志》、《儒釋道三教關係史》、《性習論》、《問學私記》、《馬一浮先生學贊》、《馬湛翁詩詞輯》等。(據汪南松:《巍巍天柱伴師魂——烏以風先生的生前身後》,馬一浮先生學術文獻館网站,http://mayifu。blogspot。com/。)
    “交臂”:拱手,表示恭敬。此指烏以風當年拜師。
    “詩中”句:三乘,佛教三乘。小乘,可證阿羅漢果;中乘,可證辟支佛果;大乘即菩薩乘,可證無上佛果。句言詩中亦有不同境界、不同教法――其中自有無上境界;六經之教,詩教為先,詩教就是無上文化。馬一浮先生身為現代大儒,而自言“後人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詩足矣。”(《馬一浮先生語錄類編·詩學篇》,《馬一浮集》,第三冊,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頁1019。)
    “臘盡”句: 臘,寒冬臘月。句喻多難的時代終將過去,古老的文化終將枯木逢春。
    “求劍客”:刻舟求劍之人,指逐妄迷真之人。《吕氏春秋·慎大覽》:“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元詩選》二集卷二十六栯堂禪師益《山居四十首》:“千年明鏡忽生塵,逐妄迷真豈有因。海上刻舟求劍客,市中當畫攫金人。萬牛難挽清風轉,兩櫂徧催白髮新。此事知音古來少,碧天無際地無垠。”
    “住山人”:古代修行者多住深山。如梁釋慧皎《高僧傳》卷六《釋慧遠傳》:“自遠卜居廬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為界焉。”《全唐詩》卷四百九十六姚合《別賈島》:“懶作住山人,貧家日賃身。”宋釋惠洪《禪林僧寶》卷二十七蔣山元禪師南嶽十二世贊曰:“余讀此詞,知其為本色住山人也。”《宋文鑑》卷二十八沈括《歸計》:“住山人少説山多,空衹年年憶薜蘿。不是自心應不信,眼前歸計又蹉跎。”馬一浮一生除抗戰時期出山講學浙江大學、創辦復性書院外,其前後皆長期隱居於杭州西湖。馬一浮曾說:“我為學得力處,衹是不求人知。”(《馬一浮先生語錄類編·政事篇》,《馬一浮集》,第三冊,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頁1078。)時烏以風隱居天柱山。馬一浮《蠲戲齋詩編年集》丙戌(一九四六年)《和以風見示韻》:“晚守窮湖甘戢枻,早聞開徑漸成蹊”,自注:“以風方營天柱山居甚力。”(《馬一浮集》,第三冊,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頁431。)天柱山,古稱霍山,又稱灊(同潛)山、皖山,位於今安徽省潛山縣境內。《爾雅》卷七《釋山》:“霍山為南嶽。”晉郭璞注:“即天柱山。潛水所出。”(關於當代中國修行者多隱居於終南山,請參閱[美]比爾·波特:《空谷幽蘭――尋訪當代中國隱士》,明潔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西湖”二句:西湖,自指。南嶽,南嶽懷讓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之弟子,馬祖道一之師,南禪之祖師。《景德傳燈錄》卷五《南嶽懷讓禪師》:“參尋六祖(慧能),……師豁然契會。執侍左右,一十五載。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嶽(弘法)。”此指烏以風。此二句殷切希望以風常來問學。
    附錄
    論蠲戲齋詩二首
    鄧小軍
    一
    隱忍花門憂已深,夕陽新柳動悲吟。最憐國土屍林似,詩史教人淚滿襟。
    二
    詩中亦有三乘法,臘盡還留太古春。菩薩心肝能救世,相逢青眼待途人。
    蠲戲齋,馬一浮先生齋號。
    陳寅恪
    (1890-1969)
    乙酉八月十一晨起聞日本乞降喜賦
    1945
    降書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見此時。
    聞訊杜陵歡至泣,還家賀監病彌衰。
    國仇已雪南遷恥,家祭難忘北定時。
    念往憂來無限感,喜心題句又成悲。
    “家祭”句自注:丁丑[1937]八月先君臥病北平,彌留時猶問外傳馬廠之捷確否。
    乙酉:一九四五年歲次乙酉。
    “聞訊”句: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復河河北喜訊,是在蜀中。陳寅恪聞日本投降喜訊,亦在成都。
    “還家句”: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民國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年):“先生料理父親喪事,於滿‘七七’後,攜家倉皇逃離北平。”此後寅恪先生轉徙流離於湖南、雲南、香港、廣西、四川等地,迄已八年,貧病交加,雙目漸漸失明。
    “南遷恥”:此以西晉永嘉和北宋靖康中原人民南渡之古典,喻說抗日戰爭爆發人民內遷之今典。
    “家祭”句: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民國二十六年:“陽曆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八月八日正午日軍入城。……日軍既入北平,散原老人終日憂憤,疾發,拒不服藥,舊曆八月初十日棄世。”引陳寅恪文革中第八次交代稿:“七七事變,北京淪陷,八十五歲的老父親因見大局如此,憂憤不食而死。”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逝世,散原老人寓居北京西四姚家胡同三號。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甯(今修水)人。光緒時,父陳寶箴為湖南巡撫,散原協助父親在湖南實行變法、推行新政。陳氏父子是中國最早的民權政治實驗的領導人。散原是近代最重要的大詩人,散文家,同光體詩派領袖。有《散原精舍詩集》《散原精舍文集》。
    附錄
    論寒柳堂詩三首
    鄧小軍
    一
    乾坤清氣出心脾,一讀一回腸斷時。白日不沉歸碧海,情深深似浣花詩。
    二
    桑田枯盡海揚塵,紅豆長留世上春。品第彈詞詩體貴,衹應詩史是前身。
    三
    心史堂堂傳世間,不須井水作安瀾。雌雄兔子迷離眼,古典易知今典難。
    陳寅恪先生晚年以寒柳名堂。
    賴高翔
    (1907-1993)
    賴高翔先生,四川簡陽人。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為蜀中耆宿林山腴先生高弟。國學造詣異常深閎,性好莊學、六朝文學,古駢體文、五七言詩皆有第一流成就。四十年代為成都蜀華中學校長。平生不過問政治,不參加任何黨派。後棄職歸隱成都東郊沙河鄉村,躬耕自養,近四十年。早年與李源澄、唐君毅先生為知交,君毅先生嘗云:足下之心性行為,足為中國文化之代表。
    感事答右真兼寄荊石二首其二
    1949
    荷蓧難安物外心,始知巢許負堯深。
    卷舒羿彀何人會?解褐歸來問展禽。
    荷蓧句:《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荷蓧,自指。物外,世外。
    巢許句: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巢父》: “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又《許由》:“由於是遁耕於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輕天下色。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巢許,自指。王維《送韋大夫東京留守》:“會是巢許淺,始知堯舜深。”
    卷舒:指隱與仕。《論語·衛靈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晉潘岳《西征賦》:“孔隨時以行藏,蘧與國而舒卷。”
    羿彀:人人隨時可能被羿射中的處境。羿,古之善射者。彀,張滿弓弩,指彀中,弓弩射程所及之範圍。《莊子·德充符》:“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晉郭象注:多自陳其過狀,以己為不當亡者,眾也);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郭注:黙然知過,自以為應死者,少也)。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郭注:“羿,古之善射者。弓矢所及為彀中。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自不遺身忘知、與物同波者,皆遊於羿之彀中耳。……則中與不中,唯在命耳。而區區者各有其所遇,而不知命之自爾。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已;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唐成玄英疏:“羿善射,矢不虛發,彀中之地,必被殘傷,無問鳥獸,罕獲免者。偶然得免,乃關天命,免與不免,非由工拙。自不遺形忘智,皆遊於羿之彀中。是知申徒兀足,忽遭羿之一箭;子產形全,中地偶然獲免。既非人事,故不足自多也。”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音義上》:“羿……有窮之君篡夏者也。……遊於羿之彀中,觸處皆危機也。”
    解褐句:倒裝句。順句意即:問解褐歸來之展禽。解褐,指出仕、出來工作。齊沈約《宋書》卷六十《荀伯子傳》:“解褐為駙馬都尉。” 四十年代,賴先生出任成都蜀華中學校長。歸來,指棄職成都蜀華中學校長,歸隱成都東郊鄉村,躬耕自養。展禽,春秋魯大夫,姓展,名禽,字季。因居柳下,諡惠,故稱柳下惠。展禽任士師,無論進退,必以其道,不失其正。此藉以自指。《孟子·公孫丑上》:“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漢趙岐注:“進不隱己之賢才,必欲行其道也。”又:“援而止之,謂三絀不慚去也。”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不自失,不失其正也。”)《孟子·盡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盡心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
    附錄
    寄呈賴高翔師成都
    鄧小軍
    古來幾人學淵明,誰得其粗與其精?
    唯有東坡差相似,東坡而後見先生。
    先生歸田誰能解?耕種丘山雲靄靄。
    荷鋤帶月還衡門,把酒散襟望千載。
    辛苦庶無異患干,老來風采尚童顏。
    滄海生桑魚龍盡,草堂磨麥意態閑。
    閑時藝蘭複藝竹,竹林瀟瀟伴吟讀。
    三十三番燕歸梁,燕語人心兩相淑。
    憶昨訪翁過錦城,論文談道驚生平。
    天低吳楚秋無極,片雲西飛寄深情。
    后记:七十年代,小軍由張學淵兄之介,從周重能師學詩。重能師與高翔先生為大學同學,數十年摯友。八十年代初,重能師去世後,小軍隨學淵兄謁高翔先生于成都東郊鄉居,遂得為高翔師門弟子。初見高翔師,即以為是當今之陶淵明,親見中國文化傳統之見證人矣。當時作此詩,是實錄也。
    沈祖棻
    (1909-1977)
    浣溪沙
    1932
    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顰聲裏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芳草”句:宋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明錢謙益《初學集》卷二十上《東山詩集》三《龝夕鷰譽堂話舊事有感》:“埋沒英雄芳草地,耗磨嵗序夕陽天。”
    “鼓顰”句: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南唐李璟《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江山”句:宋黄庭堅《山谷外集》卷七《寄舒申之戸曹》:“江山依舊嵗時改,桃李欲開煙雨昏。”黄庭堅《山谷詞》《玉樓春·當塗解印後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賔主强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宋汪元量《水雲集》卷一《潼州府》:“潼江待我洗吟眸,如此江山是勝遊。”明唐桂芳《白雲集》卷三《伏讀髙昌僉憲公唐律十有二首愛其清新雄傑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韓退之慕樊宗師文蘇子瞻擬黄魯直體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區區雖欲效顰苐恐唐突西施耳》:“人品東南第一流,幾回徙倚豁吟眸。……右和甘露寺。”
    “三月”句: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一天”句:宋賀鑄《青玉案》 :“借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漢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有斜陽處有春愁”: 宋辛棄疾《摸魚兒·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程千帆注:“末句喻日寇進迫,國難日深。世人服其工妙,或遂戲稱爲沈斜陽。”(《沈祖棻詩詞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49。)
    浣溪沙十首錄一
    1942
    蘭絮三生證果因,冥冥東海乍揚塵。龍鸞交扇擁天人。
    月裏山河連夜缺,雲中環佩幾回聞。蓼香一掬佇千春。
    “蘭絮”二句:蘭因絮果喻美因惡果,指中日戰爭。明賀復徴《文章辨體彚選》卷二百四十八小青《與某夫人書》:“去則弱絮風中,留則幽蘭霜裏。蘭因絮果,現業誰深。”程千帆注:“蘭絮句謂中日關係自一八九四年中日戰爭以後,日益惡化,此次抗戰自有其歷史因果。東海句謂日寇入侵。”(《沈祖棻詩詞集》,頁95以下。)
    “龍鸞交扇”:杜甫《秋興八首》:“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程千帆注:“龍鸞句謂全國一致擁護宣稱堅決抗戰到底之蔣介石也。”
    “月裏”二句:程千帆注:“月裏句謂日寇不斷深入,雲中句謂反攻渺無消息。”環,諧音還,勝利還鄉也。
    “蓼香”句:喻長期苦心期盼抗戰勝利。典出李商隱《河內》:“入門暗數一千春,願去閏年留月小。梔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佇苦留待君。”
    歲暮懷人四十二首錄二
    1974
    原序有云:“九原不作,論心已絕於今生。”程千帆注:“此傷諸故人多不得其死也。”(參閱《沈祖棻詩詞集》,頁277,頁274。)
    湖邊攜手詩成誦,座上論心酒滿觴。
    腸斷當年靈谷寺,崔巍孤塔對殘陽。   曾子雍
    曾昭燏(yu4,1909-1964),字子雍,湖南湘鄉人,曾國藩曾孫女,考古學家,生前為南京博物館館長。1964年自墜於靈谷寺塔。程千帆注:“其所撰江蘇史前史論文,海內外考古專家公認為空前之作也。”(《沈祖棻詩詞集》,頁276。)
    程千帆注:“此可參前懷子雍詩(《屢得故人書問,因念子雍、淑娟之逝,悲不自勝》)。首句即前詩‘舊詩忘卻勞君記’也。次句即前詩‘一言知己曾相許,繞指柔含百煉鋼’也。(《沈祖棻詩詞集》,頁276。)
    陳寅恪《乙巳元夕前二日始聞南京博物院院長曾照燏君逝世于靈谷寺追挽一律》(1965):“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何待濟尼知道韞,未聞徐女配秦嘉。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靈谷煩冤應夜哭,天陰雨濕隔天涯。”
    當日曾誇屬對能,清詞漱玉有傳燈。
    浣花箋紙無顏色,一幅鮫綃淚似冰。   宋元誼
    宋元誼(-1966),四川富順人,清末學者宋育仁孫女。抗戰時期,程千帆沈祖棻夫婦入蜀,元誼從沈祖棻學詞,生前為四川師院中文系教師。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受辱自縊。
    程千帆注:“君為清末名宿芸子先生女孫,學有淵源,才情富豔。其為詞,凡遇可對可不對者,則必對之而後快。自其短命,祖棻遂有喪予之痛,而深惜汪吳詞學不得其傳也。” (《沈祖棻詩詞集》,頁286。)
    “浣花箋”句:《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川》:“浣花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薛陶牋》:“松花牋,代以為薛陶牋,誤也。松花牋其來舊矣。元和初,薛陶尚斯色,而好製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人狹小之。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減諸牋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牋。今蜀紙有小様者,皆是也。非獨松花一色。”元費著《牋紙譜》:“濤僑止百花潭,躬撰深紅小彩牋,裁書供吟,獻酬賢傑,時謂之薛濤牋。”宋元誼女詞人,居成都,故以浣花箋紙無顏色指宋元誼之去世。
    “一幅”句:宋陸游《放翁詞》《釵頭鳯》:“春如舊,人空痩,淚痕紅浥鮫綃透。”一幅鮫綃淚似冰,喻元誼之去世,自己有喪予之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