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西方象征美学的源与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稼辉 参加讨论
何林军著的《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梳理西方历史上主要的有关“象征”的思想,说明“象征”这个美学范畴的缘起、发展、演变等情形,以及它在各学科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而把握它基本的美学性质或审美品格。
    象征理论从符号理论发展而来,并包含在符号理论之中。西方符号理论研究包括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条路径,该书主要研究人文主义性质的符号理论。象征概念与符号、隐喻、寓意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广义的象征即符号,狭义的象征是指“人文主义”意义上的美学象征,延伸在诗学、宗教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等领域。象征理论的基本问题是意义问题,象征的意义主要是一种“超越性”的意义,甚至“不确定性”或“多元性”也是其表现之一。
    该书将人文主义意义上的符号理论或象征理论的理论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希腊,这是象征理论的萌芽和奠基时期。古希腊二元论哲学的美学体现是在诗学中讨论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亚里士多德的符号思想、隐喻理论以及关于诗与历史的著名比较,是柏拉图和亚氏等人的“摹仿”论与“象征”的复杂牵连。
    第二个阶段是中世纪,这是象征理论的片面化时期,也是象征理论的第一次勃兴时期。它拔高或重视上帝美、神性美和精神内在美,并对《圣经》释义学和宗教艺术发生了巨大影响,象征和寓意成为基本的释经方法,也是宗教艺术的“不二法门”。
    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18至19世纪,这是象征理论的特征化时期,即象征理论特别繁荣于诗学和美学领域。康德美学中的象征理论是这一时期象征理论的开端,他提出了“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著名论断。黑格尔则对“象征”进行了最早的系统论述。以德国为主的浪漫主义则在诗学方面对象征和神话进行了出色的分析。法国象征主义者的创作实践和诗学主张是象征理论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勃兴,其具体诗学主张有“应和”、“暗示”和“音乐性”等。它与中世纪的宗教象征主义作为“象征”在20世纪以前的两次勃兴,对诗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象征”进行了最有力的推动。法国象征主义作为纯粹的诗学思潮,确立了“象征”在诗学领域至高无上的位置,因此进一步扩大了“象征”的影响,提高了“象征”的地位。
    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这是象征理论的多元化时期,从象征理论史的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称得上是象征理论的又一个蜜月时期,几乎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涉及了象征问题。它蔓延在索绪尔的语言学、弗莱的文学原型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伊利亚德的宗教学、格尔兹的人类学、后期维特根斯坦等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等理论之中。弗洛伊德和荣格分别把象征与“梦”及“原型”结合起来,并共同采用心理学方法来分析艺术与象征的关系;卡西尔是以其文化哲学的眼光,来对象征形式展开研究,朗格则进一步把卡西尔符号学发展为一种艺术符号学;伽达默尔、巴特和德里达等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后现代性质的关于文本和符号的意义理论,要么依据解释学思路,要么依据后结构主义立场,突出了象征意义的多元性或不确定性特点。总之,在这一时期,象征理论一方面是对传统象征理论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发展。这种新发展表现为强调语言符号、文本等象征体与人类文化、潜意识、生存与理解的本质联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这种联系的反复申说,从存在论和价值论诸维度确立了象征新的位置,突显出象征意义的生成性、历史性和多元性。
    在这个基础上,该书总结了象征三个最基本的美学性质:1,意义的超越性。象征是一种“超越”的意义或意义的“超越”;象征的超越性有两个基本表现:一表现为内在精神的具体化,表现为主体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二表现为对外部“实在”的把握,即对一个“超越世界”——包括精神化、概念化的本体世界或神灵世界——的把握,对世界普遍本质的把握。“超越”的动力机制在于人类主体的内在精神性,即象征的超越意义是人类精神的主动投射,是人类主体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2,意义的不确定性。这是象征的基本特点,却在20世纪以来后现代性质的各种理论中才得到特别的倡扬。这种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是多元性、含蓄性以及读者的阐释效应,其原因在于:首先,从象征的创造机制或过程而言,象征是一种“抽象”;其次,从主体因素而言,象征既是人类精神的需要,又是人类主体精神的外设和创造;最后,从客体因素而言,外在世界本身是多样且复杂的,同时,象征物本身是含蓄且具有暗示性的。3,象征的抽象性。一切象征都具有抽象性,而且抽象是象征意义之所以具有超越性和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抽象性的一个表现是形式化,它与形象性既相对立又有关联;“抽象”的象征性源自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或形式化,抽象因此与现实形成距离。
    该书认为传统象征美学的对立面是后现代主义和科技现代主义的“反象征美学”。科技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原则驱逐了传统象征与人类精神的原始的深层的联系,而后现代主义则以不确定性原则或多元论拒绝了对于象征意义的形而上学追求。但是,由于人类精神生存的本质,传统象征美学的意义追问模式并不会被轻易地抛弃。
    原载:《文艺报·周二版》2009/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