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澜阁上说书事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来新夏 参加讨论

     我和袁逸君相识多年,我们曾一起到台湾参加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也常在一些藏书研究和文献学学术会上见面。他总是快快乐乐地与各方朋友笑谈,甚至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行为也似乎有些懒散,颇有点不拘小节的才子气。大家也很愿意和他在一起说笑,所以他到哪里,哪里就热闹一片,博得很大的人望。我也很喜欢和他谈天说地,谈学问、谈人、谈事,在这些交谈中不时会出现些机锋,让我感到他腹笥颇丰而见识独到。近来读书界的领军人物南京徐雁先生亲下临安,向袁逸下了一道军令状,要他在三个月内,搜集他关于书的散篇为一集,把袁逸君逼得浮出水面。因为这是套丛书,袁逸君不敢拖各位贤达的后腿,于是东爬西梳,翻箱倒柜,终得30余篇。合为一集,题作《文澜阁上说书事》,函我作序。
     我接到文稿,一看书名,不觉悚然一惊。我恍惚看到袁逸君峨冠博带,口讲指划地在文澜阁上大谈古往今来,很有气派。文澜阁是何地?是清乾隆帝在浙江藏四库全书之所,是江南学子仰望、求书问学的圣地,无论文献记载或口碑流传,都没有听说过有人在文澜阁上临风说事,像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丁丙那样的人物,也只能为文澜阁做些搜求散失、抄补订正的琐事;不意百余年后,竟有袁逸其人敢于在文澜阁上昌言书事,可称“有胆有识”。这种胆识也是一种魅力,我竟然坠入袁逸君的陷阱,被他书稿淹没者兼旬。
     袁逸君的这部文稿所收各篇,篇名都很有吸引力。全稿以书为中心,分三部分。一是“书林捭阖”,对书史各有关问题作纵横谈,如于版权、稿酬、书价、遗迹、剽窃等事,均有论述;二是书楼探幽,说与藏书有关诸事如天一、嘉业的兴衰,抄书、换书、买书的聚书经历;三是书生意气,述与读书人有关诸事,如苦乐、仕途、婚姻、烟酒等行为。
     我从来没有读过袁逸君这么多文章,如今有幸,几窥珍秘,自以为已得其大要,老言无忌,见仁见智,可以略说一二。
     其一,袁文有“汇通”精神,“汇”是尽量汇集所有资料,“通”就是通古今事务的源流发展。如《古代民间借书:历史的二十六个瞬间》一文可为“汇”的代表,他在这篇几千字的文章中,搜集了从晋到清,中国古代民间借书活动的多样姿态的资料,写出了借书的作用与贡献,汇集了自晋范蔚到清黄丕烈古今有名读书人数十人以及各种与借书有关的事迹,引证的典籍有正史、杂史、杂记、书约、小说、题跋、文集、诗文等数十种。这就是袁文的“汇”。在《历代书价考》名下的《唐宋元书籍价格考》、《明代书籍价格考》、《清代书籍价格考》三篇,历述唐前、唐、宋、元、明、清几代书价的钱物标准和价格的演变,上下贯通,演绎之广,文史随笔中尚不多见。如果袁逸君能稍加增益,略事铺张,则可成《中国书籍价格考》一书,填补中国书史的空白。其他如《中国稿酬史考略》以及讲历代抄书、买书、换书的几篇,都是通贯古今之作。这就是袁文的“通”。袁文的好看,就在他用了“汇通之法”。
     其二,袁文有充足的信息量。全稿各文无一空话连篇。没有花前月下的呢喃,更没有哀时悲秋之呻吟。而是实打实地把自己掌握的古今信息,无私地反哺给读者,没有伪说,没有戏说,如《一行白鹭上青天》、《美酒相佐好读书》、《气象万千的书房风景》等篇全都是言之有物的笔墨,有根有据的事实。他把艰深难懂的信息,化作明晓易懂的话语,给读者正确的知识。也许有人说如此掉书袋不像随笔,我说不然,这正是文史随笔的正路。没有几年寒窗苦,是掉不动这些书袋的。把正确的东西,用民众能接受的笔墨转达出来,难道这不是有良知的文人学者该做的事吗?
     其三,袁文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剽窃是阻碍原创作品的毒瘤,但人多熟视无睹,有口诛而少笔伐,惟袁逸君独标《中国古代剽窃史论(先秦至宋篇)》一文,分析剽窃的起因、定说、文献记载、理论探索及思考,虽尚不完备,但首揭其事,有启发后来者深入探求之功。读书之苦乐境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主“学海无涯苦作舟”者,有主“读书之乐乐无穷”者。袁逸君那篇《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文,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体察读书的苦乐,而得出读书有苦有乐的结论,令人思考。《钦点天一第一楼:乾隆与天一阁独特关系探析》一文,跳出人们对天一阁本身的大量探讨,而抉出这样一个题目,亦以见袁逸君视角之独异。一般都提到乾隆对天一阁建筑的欣赏,而袁逸君则探索了乾隆对天一阁的认知轨迹是“从一无所知到有所闻知;从知之肤浅到知之较多,了解渐深;从一律看待,例行褒奖到另眼看待,青睐有加,由衷推举,备极恩宠”。这是对天一阁的一种新评价,也启发读者对一位封建皇帝的别样认识。嘉业堂是中国藏书史上最后和最壮丽的一道界碑,评价不一。袁逸君亲历其事,毅然做出铿锵有力的结论说:“开明、通达,是嘉业堂藏书的主体形象;弘扬传统文化、福泽社会公众,是嘉业堂藏书的实际效果:传播典籍,心存公益,是刘氏藏书最大的亮点。”嘉业堂主人刘承干是有争议的人物,但袁逸君断言:“刘先生赢了,赢得历史美名,也赢得了人民莫大的敬意。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傻公子其实一点不傻。”这就是文史随笔的史笔。
     其四,袁逸君性情疏放,时有情趣,作文亦复如此,随手拈来,都成妙谛。他有些篇名很能吸引读者,如《传奇的面食铺》一文的题目,乍看似乎是讲面食铺的传奇故事,让人要知道个究竟,看不了几行,即已转入书商搜求散佚,得北宋本《后汉书》缺册的故事上来。由面食铺包点心的善本书页,延引到丁申兄弟在留下镇收集文澜阁《四库全书》散册的故事,都源起于店铺的包装纸,用以警示世人,敬惜字纸,经常留心散失,拾遗补阙。袁逸君把这种关注,总结到“这就是传统中国崇文敬学,珍惜典籍的人文精神”。
     从袁逸君各文的内容看,他读了不少书,至少使我很瞠目。他的读书有得和引证应用,多很准确,可见其“博闻强记”之功力。袁逸君好交游,白天夜间,时有友朋相聚;他又好出游,仅以浙江为例,巡行几遍全省。我真难想像他何时读这么多书,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还是他背地里暗下苦功,用“偷着乐”的读书法,遮掩众人的耳目?他从不张扬自己的读书积累,这次曝光,实令人羡慕。我历来感到读书界一批中青年咄咄逼人之势有压力。他们读书多,又勤于笔耕,年出一书是他们的底线。我常称南京徐雁、苏州王稼句、海南伍立扬……众多读书人为“后来者(必)居上”,今又得袁逸君,得不欣喜。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07-3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