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平研究员新作《新时期戏剧启示录》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admin 参加讨论

          
            李庆成
    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一直在文化部艺术局及其直属院团从事戏剧管理和评论工作,看过很多的戏,也写过不少的文章,出版过《新时期戏剧述论》一类的书——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刘平同志在研究和写作《新时期戏剧启示录》的过程中,与我有过几次接触和交谈,而且很荣幸,在该书正式出版之前我就阅读了他的书稿。我觉得,这是一部能给人以诸多启示的学术著作,有出版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时期戏剧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话剧的创作和演出,有繁荣有危机有振兴,有探索有实验有创新,有成功有失误有反复,出现了很受观众欢迎的剧目,也有过一些不太受欢迎很受冷落的演出。总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太成功的教训。
    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需要有人来加以梳理和记述;对这些经验和教训,需要有人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总结。年富力强的学者刘平同志,以其理论工作者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可以说,《新时期戏剧启示录》是一部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书。
    为着研究中国新时期戏剧,即从1978年至2003年这25年间中国剧坛出现的戏剧创作作品,舞台演出现状,戏剧思潮动态和戏剧市场的发展走向等方面的问题,刘平做了大量的准备和细致的工作。他首先阅读了《剧本》、《新剧本》、《新剧作》等杂志在这期间发表的戏剧作品,以及已经出版的剧作家的作品集,共约500多个剧本。其次,阅读了《戏剧报》、《中国戏剧》等杂志上发表的戏剧评论及其它戏剧研究文章,约200多万字。同时对一些不同类别问题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民营戏剧、小剧场戏剧、军旅戏剧、校园戏剧等等。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对新时期戏剧创作、演出的现状、所发生的戏剧思潮和戏剧市场的发展等方面的现象进行梳理,然后对这些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既看到其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所存在的不足,既总结经验也对失误进行分析和探讨。
    该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而研究的方法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此前的戏剧研究多为戏剧文学研究,较少顾及导表演及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创作,刘平认为对于舞台戏剧来说,这样的研究是不完整的。新时期戏剧的特点与此前的戏剧又有着许多明显的不同,它是以开放性、探索性和实验性为其特征,而一些实验、探索性剧目,只读文本是不足以窥其全豹的,其中的舞台二度创作也成为一部戏剧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刘平自觉地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整,即把对剧本文学的研究与舞台演出的艺术创造结合起来从而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他又很注重对话剧的历史性与当代性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在对新时期戏剧的创作与发展进行具体分析、评价的同时,从中国话剧史的角度来俯视新时期戏剧的发展,并把这种历史的考察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从而对新时期戏剧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作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新时期的戏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脉络是多方借鉴、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既接受了外国戏剧思潮的种种影响,也从传统的戏曲中吸收了乳汁,突破传统话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努力探索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与表演风格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
    《新时期戏剧启示录》的确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举例来说,该书在第二章“叙述角度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嬗变”中,专门研究探讨了新时期戏剧中关于“探索”、“实验”与“创新”的问题,其中又特别总结了“探索戏剧的成就及其不足”。刘平认为,“探索戏剧,从时间上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时间不算长,但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这股被称为‘探索戏剧’的浪潮,无论是从它的气势、规模来看,还是以它的实绩、影响而论,都无可置疑地表明:它不仅是新时期戏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我国话剧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戏剧革命”。在列举了“其历史性的贡献”的同时,他指出:“新时期探索戏剧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话剧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当《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出现以后,不仅创作上没有沿着这样的势头走下去,出现更多的好作品,而是出现了衰微的势头。”为什么呢?刘平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识上的肤浅,观念上的偏差”;二是“只重形式上的出新,忽略了内容上的开掘”;三是“忽视生活,缺乏思想”。我认为,刘平的总结能给人以启示作用。
    在此,我也想谈谈我对“探索”、“实验”和“创新”的认识。我历来认为,应当把探索、实验与创新加以区别,这几个概念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探索和实验,不过是艺术实践的过程而不是目的,创新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和应当出现的结果。1986年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郑州曾召开过一次“地方戏学术讨论会”,研究戏曲剧目建设问题,我曾做过一个《鼓励探索,提倡创新,重视叫座》的发言,在谈到“创新剧目”和“探索剧目”时,我说:“现在有一些剧目,在艺术革新方面步子迈的比较大,很引人注目,这些戏往往被称为‘创新剧目’,我以为这是不够准确的,称它们为‘探索剧目’,也许更合适一些”,“探索是为了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敢于探索,所以我们是鼓励探索、保护探索的;但既然是探索,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甚至会出现某些差错。所以不能把探索与创新等同起来。我们的态度是一分为二的,既鼓励探索,保护探索,又要正确地分析其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艺术贵在创新,任何一出优秀剧目都是创新的结果,也可以说,没有艺术上的创新,就不会有优秀剧目的产生。创新,就是追求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而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搞一些花样翻新或借鉴一些新的手法。创新的‘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新的构思,塑造出新的艺术典型,创造出与内容和谐统一的新颖的艺术形式。《雷雨》、《茶馆》以及我上边提到的许多优秀剧目,都是创新之作,而这些剧目尽管有的已经演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它们却是常演常新的,这是因为这些戏的创造者们对生活中的美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表现。这样的艺术精品是永远不会陈旧的。”我还说,“探索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应当从剧作的内容出发,吸收和借鉴一些新的手法也要与内容相和谐,而不能生搬硬套,借鉴是必要的,但是借鉴并不能解决我们创作高质量优秀剧目的全部问题,要创作优秀剧目,主要还是要靠我们的艺术家们认真地深入生活,刻苦地学习和练功,深刻地认识生活等等,靠我们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在读了刘平的《新时期戏剧启示录》之后,我想起了自己二十年前说过的这几句话,在这里重复一下以供执着地进行戏剧探索和实验的朋友们参考,希望你们通过大胆地探索和实验,为观众生产出更多的创新之作。
    刘平同志是一位勤奋执着而又认真严谨的年轻学者,他的《新时期戏剧启示录》有许多创见,值得一读,以上只是我初读后的粗浅感受,待他的书出版后我还要细读,我想一定会从中受到更多的启示。 
           2006年6月9日于北京
         
         后 记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新时期的话剧,即从1978年至2003年25年间中国话剧创作中所出现的戏剧作品、舞台演出现状、戏剧思潮动态和戏剧市场的发展走向等方面的问题。
    一、从阅读资料入手。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因专业研究的关系,始终关注着新时期话剧的创作与发展动态,并追踪着话剧舞台演出的脚步,穿梭于北京各个大、小剧场之间。本书所涉及的演出剧目我基本都看过,且经常有话剧评论见诸于报端。即使如此,当本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正式批准立项后,我又重新阅读了《剧本》、《新剧本》、《新剧作》等杂志自1978年至2003年发表的话剧作品,以及已经出版的话剧作家的作品集,约500多个剧本。其次,阅读了《戏剧报》、《中国戏剧》等杂志上发表的戏剧评论及其戏剧理论和研究文章,约200多万字。对一些不同类别的作品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民间戏剧、小剧场戏剧、军旅戏剧、校园戏剧等等。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话剧创作、演出现状,所发生的戏剧思潮和戏剧市场的发展等现象进行梳理、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总结已取得的艺术成就,评述创作方面的经验,指出其中的不足。
    二、以开放的思维指导研究。新时期话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特点是:走向开放——即多方借鉴,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它既接受了外国戏剧思潮的种种影响,也从传统戏曲中吸取了精神乳汁,它是在接受外国戏剧思潮影响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话剧在创作、演出方面的单一风格、努力探索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与表演风格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创作风格与演出风格。
    对新时期戏剧进行整体研究。既注重剧本文学的研究,同时也注重舞台演出(包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研究。新时期话剧创作的特点与此前的话剧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以开放性、探索性和实验性为其特征,而一些探索、实验性剧目,只读文本无法窥其全貌,其舞台二度创作已成为一部戏剧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研究,是把对话剧作品文本的研究与舞台演出的艺术创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评析。
    注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关联研究。从中国话剧发展史的角度来俯视新时期话剧的发展,并把这种历史的考察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思考,从而对新时期话剧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析。
    绘制新时期话剧发展的全景图。本书的研究,以主流话剧(即国家话剧院团)创作为主,同时对非主流话剧(即民间戏剧、校园戏剧等)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对“小剧场戏剧”、“军旅戏剧”也设专章论述。此前对民间戏剧和校园戏剧的研究比较少,本书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勾画出了新时期话剧发展的整体概貌。
    三、对新时期戏剧的研究与思考。新时期话剧是发生不久的戏剧现象,需要对其进行理论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因此,从新时期话剧的创作与演出实践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话剧创作中出现的种种戏剧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从理论的高度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在今天无疑是非常需要的。本书通过对新时期话剧进行比较系统地梳理、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比较深入地思考、研究,为今后的话剧发展提供了借鉴。书后附录“新时期话剧创作目录索引”,也为今后的话剧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书的出版,得到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总政话剧团等话剧艺术院团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精彩的剧照,沈学明长期以来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支持与帮助,李庆成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张琦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热情支持,责任编辑王鸽子认真审稿,精心设计,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我的妻子吴伯娅对我的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
               刘 平
             2008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