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胸中原有烟云气 ——读胡明的《迟到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季进 参加讨论
《迟到集——学术思辨与艺文随笔》 胡明著  辽海出版社出版
    胡明老师四十万言的《迟到集——学术思辨与艺文随笔》,我花了三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一种久违的清新酣畅,让我在持续的高温中,感觉到了丝丝清凉。
    在我熟悉的师辈中,胡明老师是少见的博学多才的一位。听他聊天,从学术热点到文史掌故,从为文之道到社会世态,他总是谈锋机敏,别出机抒,片语中的。后来接触得多了,文章论著也读得多了,才理解胡明老师治学涉猎甚广,腹笥丰厚,他的看似随意的聊天绝非随意的品评。这也就难怪,当年钱钟书为什么觉得他“孺子可教”,很乐意与其聊天,不谈学术问题,不谈典籍文献,谈得最多的就是古今人物。前不久看到海外一位学者讨论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动,称高罗佩的狄公案故事都是“由陈来元和胡明两位外交官翻译的”。其实论者没有弄清楚,陈来元确实是外交官,而翻译《狄公案》时胡明还只是一位研究生(《〈狄公案〉中译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当年他不仅翻译初稿,还负责将16册全部译稿的文字改造成传统明清白话小说的风格与色彩。胡明的文字改造得惟妙惟肖,以至好多人都以为《狄公案》原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而非荷兰人高罗佩的作品。
    胡明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袁枚诗学述论》、《南宋诗人篇》、《古典文学纵论》,还有《红学四十年》、《关于宋诗》、《关于唐诗》、《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等论著影响广泛。也许正是由于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切感受,胡明一方面为古典文学研究的辉煌成绩而欣喜,另一方面也为古典文学学科的一些弊病而担扰困惑,深具卓识地提出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责任”的问题(《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责任》)。他认为,最近三十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升华或凝结了这一代学者独特的思维内质、审美结构、知识范型、阐释体系、历史觉悟、哲学视野与文化立场,这一代学者“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契合点上引导我们的事业传承,我们如何在创新与流传上做出最好的表现”,如何能做到“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以传不朽”,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为最近30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立块碑石》)。
    最近这些年,胡明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著作,可能就是巨册的《胡适传论》和《正误交织陈独秀》。与一般的胡适传记不同,《胡适传论》着力于重新整理或者说清理有关胡适生平与思想的史料,而不是解释和分析史料。有感于近十几年来有关胡适的研究著述往往表现出“过度阐释”的倾向,胡明重返史料,梳理史料,生动描画出“胡适的真面目、真人格、真精神、真气象”。《正误交织陈独秀》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层面,全面而细腻地梳理与分析陈独秀的一生,将作为个人的陈独秀与作为背景的历史语境融为一体,独具只眼,穿透时空,描述了“一个充盈思想活力与情感气息的真实可信的陈独秀”。《迟到集》中收了近十篇关于胡适与陈独秀的论文,可以视为胡明最新的研究心得。除了胡适与陈独秀,《迟到集》中还收了五篇关于瞿秋白的研究文章,讨论瞿秋白的文学才情与政治选择,反思瞿秋白“普罗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细读瞿秋白的诗歌创作,将作为革命者、作为书生、作为诗人的瞿秋白真实、复杂而细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瞿秋白的笔烟墨云与跌荡人生令人无限感喟。胡明选择现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胡适、陈独秀与瞿秋白作为自己关注与深究的三个个案,显然别具用心,胡明的研究所达到的学术高度与学术丰瞻,也与胡明的心灵体悟与契合密不可分。
    翻阅《迟到集》,感受最深的还是胡明贯通古今、寻索真知的知力与胸襟。从学术史的意义上,打通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两个传统,这或许是学术发展的必然逻辑(《贯通古今,寻索真知》),然而又有多少人具有完整圆通的识力与浑然一体的胸襟,以担当起如此大任呢?在《迟到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贯通而淹博的学者,努力鉴识着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努力推动着不同学科的交互对话,像《文艺学的前沿、热点与高层》、《70年文艺谈》、《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学的现代性》这样的宏文,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古典文学研究者之手,若无平时的积累,是很难急就的。《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学的现代性》关于“文学与人”现代性的思考,即使放到文艺学领域也极具警醒意义。胡明多重的学术身份、博杂的学术领域、高瞻的学术视野,使得他的文章悠游于不同的学科,自由浑洒“游于艺”,既有学术的谨严厚重,又充满了思想的力度,即使是一些非专业的随笔性的文字,也如作者所追求的那样,“在龙蛇郁盘、元气淋漓的审美外壳下散布出一种骨立嶙峋、思想挺拔的气象”(《迟到集·序》),正是汪士慎所谓“胸中原有烟云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10-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