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体形式比较与文化精神阐释的结合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琳 参加讨论

    黄永林教授的《中西通俗小说叙事:比较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是他近20年来潜心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的又一力作,该著资料翔实,思路开阔,见解独到,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与思考,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宏观理论探讨与微观个案研究相结合。该著分为上编(绪论和前四章)与下编(后四章)。上编属于宏观理论探讨,联系中西文化精神的根源,对通俗文学的现代品格与民族传统,精英小说、通俗小说及民间故事的分野与互动,故事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区别与联系,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审美特征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在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黄永林教授结合中西小说创作实践,运用了比较文学、接受美学、阐释学和文艺学等多种理论与研究方法,形成了该著作多层面的理论构成,全方位、立体地对所涉及的问题展开研究,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理论与方法,常常得出独到而新颖的见解,使研究在多层面的理论构成中,显示出很强的理论深度。下编属于微观个案研究,作者分别择取了中西通俗小说中影响最大的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武侠小说与骑士小说、科幻小说与幻想小说,以及言情小说与性爱小说等作为微观个案研究,在题材、情节、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下编各章内部也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为了使读者能对中西通俗小说发展状况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每章先从史的角度勾勒一个发展轮廓,然后再进行微观个案的比较分析。如第五章“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第一节作者从宏观上集中深入地探讨了中西探案小说的历史:中国公案小说的源流、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中国侦探小说的产生。第二节作者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分析比较了中西探案小说的异同;第三节作者更是以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系列侦探小说《霍桑探案》与《福尔摩斯探案》为微观个案进行比较,从具体个案比较上发现中西探案小说的异同。这种宏观理论探讨与微观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结构方式,独具匠心,既较好地展现了作者开阔的理论视野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体现了该著结构的缜密与严谨和阐释的清晰与深刻。
    动态历史叙述与静态文本分析结合。中西通俗小说的本体研究显然是该著的重心,对关于中西通俗小说具体的术语、概念、范畴,作者不仅对它的来源、历史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梳理,注重考察和研究它们在各自的建构过程中的歧变、衍生和发展,而且还分章节地论述了中西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以及情爱小说等子系统历史演变的特征与状况,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中西通俗小说发展的流变与整合的历程,力求从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上来阐释中西通俗小说的异同及其根源。中西通俗小说正是在这种动态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比如在“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这一章中,作者在对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作了动态的历史叙述之后,再结合静态文本分析深入比较二者的异同。如在论述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在妇女观念上的不同时,作者谈到骑士文学中妇女被描写得十分美好,女性往往是作为崇拜的偶像加以描写,骑士以能为心爱的贵妇人效忠而感到无上荣耀,并以《破晓歌》《圣忒莱的小约翰》《郎斯洛或小车骑士》等几部骑士文学作为例证阐释。而谈到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中妇女形象常常不美好时,作者以《水浒传》为静态文本分析了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侠通常对女性漠不关心,主张英雄不近女色。正是在这种动态历史叙述与静态文本分析的结合中,作者更进一步深入地比较了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的异同。这种动态历史叙述与静态文本分析结合既体现了该著作比较研究中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凸显的本体研究的特征。
    文体形式比较与文化精神阐释相结合。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使中西小说文体形态与文体理论同中有异,各有自己生成、发展、变革的历史和特质。该著作将中西文体形式比较与中西文化精神阐释相结合,将中西文体形式的不同放在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理性分析,在中西文化的宏观比较视阈下,探讨文学的精神内核。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从中西文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待各自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化传统,这一比较同时也能够引起我们对文学最深层的精神内核的关注,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不同。如作者认为:中国通俗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伦理意义,表现在对传统的伦理纲常、忠孝节义之类思想的宣扬。西方的通俗小说受西方感性主义伦理的影响,则表现出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强调表现纯粹个人性质的思想品格和行为规范。中国通俗小说的因果报应主题,与儒家等思想传统、与佛教观念密切相连,多集中于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西方通俗小说的因果报应主题,则与基督教思想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具有相当的超越性,除了关注、探索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客观规律和宇宙法则的关系也纳入到创作的视野,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理性精神和哲学思辨的品质。该著正是在文体形式比较的基础上,力求从中西传统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考察,特别着重寻找的是中西通俗小说在观念和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辨明中西小说文体的异同,并联系到文化精神的根源上去,从而深入挖掘不同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总之,这本专著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中博采众长的学术力作,读后使人对中西通俗小说的共通点与差异性以及中西通俗小说的未来走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