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明清小说传播研究》与小说研究新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立 纪芳 参加讨论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明清小说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尝试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王平教授主编的《明清小说传播研究》就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力作。著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面世有《聊斋创作心理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等专著,成功运用文艺心理学、文化学与叙事学理论,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和好评。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这部新著是他与其课题组历时四载、反复探究而成。从该书体现传播学理论到研究方法和范围,文献资料的搜集到具体的行文体例,都显得厚重而有特色,且给人以内容之外的启发联想。
    首先,该书启示我们研究应具有一种鲜明的理论自觉意识。传播学源于西方,具有完整理论架构和独立研究方法,包括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几部分。任何文学作品只有经过传播,被接受者接受之后才算最终完成。与诗文等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接受者进行创作的,其传播接受显得尤为重要。小说主要以讲说、刊刻、评点、改编、研究、翻译等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品、舞台、影视等便构成其主要传播媒介。从时间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传播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明清小说尤其是白话长篇章回小说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传播的迅速发展与进步。20世纪以来,传播媒介的进步促使明清小说传播出现许多新特点。该书即关注《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杨家将系列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十部人所熟知小说名著传播过程,以全新视角发现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作品的传播机制,探索规律,使人们对明清小说整体的理解与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由此便引出一个研究古代小说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该书提示我们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论方法,认真借鉴、运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理论成果。西方的理论之所以可拿来为我所用,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外国小说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决不是水火不相容。如王国维所说:“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近些年来,学术界经常就如何借鉴吸收西方理论方法展开争论,尽管人们反复强调,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但实践证明,在借鉴之初,照搬的情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无疑,不必过多地对其苛求和指责,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借鉴西方的理论方法也要循序渐进,要允许先有一个模仿、试用过程。当这种理论和方法被咀嚼消化后,成熟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法也就应运而生。更何况明清小说既为小说,本质上讲,与西方小说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规律。因此源于西方的叙事学、传播学等理论可不就具有了普适性?
    其次,该书的启示意义还体现于其所作的传播学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非就事论事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这不仅是文学与传播学间简单的跨学科研究,更是对不同文类之间跨学科关系的思考实践。该书着重研究的“三国戏”与《三国演义》、“水浒戏”与《水浒传》、“西游戏”与《西游记》关系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古代戏曲与小说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对这十部小说海外传播情况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研究,传统小说如何走出国门、如何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赏爱,既丰富了对明清小说受众群体研究,又对海外研究明清小说情况提供资料,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还拓展了国内学者眼界。该书还注意到跨文化视野“误读”、接受的问题,像《水浒传》在欧美地区就被看作是一部“道德反叛”作品,其反抗精神体现的是对复仇的渴望,表现了英雄的残忍、对无辜者牺牲的冷漠、仇视女性等,这种人文关怀色彩是中国接受者所一向忽略的,在世界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尤其应当引起国人的关注和反思。
    再次,该书启发我们在研究中应增强当代意识,其每一章都重视小说思想传播情况,具有思想史与小说史勾通结合的特点。如对于《水浒传》,着重比较了明清两代对“忠义”观念的不同看法及对“宋江”其人认识与评价的思想差异;20世纪《水浒传》接受思想的变迁,简直就是一部时代思想发展史的缩影,“《水浒》文化”系统也由此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示名著的巨大包容性和时代生机。20世纪《东周列国志》的传播受众有三:特殊受众、研究者、普通受众,其受众知识结构、欣赏角度均发生了变化,科技发展带来多元化传播媒介,使受众接受由原来的单一角度变成多角度、个性化的全方位接受。杨家将系列小说的传播,竟有一般受众与特殊受众对传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而《西游记》创作原旨则可寻绎出明清至今观点从差异走向回归的规律;受众主要的两层面———研究者和接受者对《西游记》传播所起作用可为其进一步传播指出方向。《金瓶梅》读者主观条件决定了鉴赏动机、需求及其结果不同。“三言”“二拍”传播史则将国内受众与国外受众综合起来考量,且强调了海外研究接受对本国的接受和传播所起重要作用。至于《聊斋志异》,著者则分析了“体验派”受众与“距离派”受众对文本接受的不同。可见,研究具有当代意识,视角更新,思路拓展,旧有材料的阐释使研究有可能与当代文化建设接轨,并且增多接轨的契机和着眼点。
    其四,该书启发我们当重视对传播接受情况的深层研究,重点放在受众身上。其从受众角度出发来审视明清小说传播原因、途径、环境等,指出受众与传播者构成了传播过程的两极,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他们既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受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等都会对信息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该书注重探究从现实应用接受角度来研究传播效果的基本特征。在文学创作领域的传播接受表现为,成功之作会带动后续一批小说创作,也会带动相应戏曲、诗文的发展。而现实中的应用接受则是可用小说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并取得极好效果。如清人就记载以《三国演义》为教材,盗贼深受教育而成为爱国之士的故事。将小说视为兵书以致用,及小说海外传播与统治者禁毁等,从受众角度审视,都得出了不同凡俗的认识。
    最后,该书启发我们关注定量分析等方法,继承与充实前贤成果,尽量采用直观的表格说明问题,减少主观化的不痛不痒的议论。书中有20世纪《三国志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出版情况表、相关剧目及剧本表,甚至《西游记》连环画出版表等。有些表格年代跨度极大,占页数很多,搜罗不易。这些表格还注意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使读者能一目了然。透过论著我们可看出著者学风扎实,对学术史十分了解,例子信手拈来,条分缕析,且通盘把握能力强。尤其可贵的是,这样一来更显得讲究学术规范。当然,严格说该书章节还不够均衡,有的尚可作补充和发挥。小说传播研究近年新作不少,博硕论文也有增多势头,但原创性的程度往往不够,学术规范有待增强,这也说明对于较大课题,系列研究、团队研究且研究者整体基础的讲究,还是非常必要的,此新著对于学术规范的强调和严格化,可称得上起到了一个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2期总第8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