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全球对话进行时 茅威涛:能做好承上启下足矣 茅威涛/晨报记者 何雯亚 3月17日,东方艺术中心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以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 作为开幕大戏,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大家逝世400周年而特别创排的。用这样一部东西方对话感强烈的作品开幕,“名家名剧月”似乎想传达给观众某种信息——在这个全球化、人工智能的时代,传统戏曲将面临一次对自我定位的全新审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主演茅威涛快人快语:“网络时代,戏曲何去何从?可以承载什么?已经到了戏曲人要思考的时候。当下来讲,中国戏曲一定要置身世界戏剧的语汇中,去和全球戏剧对话。” 聊新戏: 全球视野下更觉《牡丹亭》伟大 观众的眼界已经国际化了,在茅威涛眼中,传统戏曲的发展也不能拘泥于流派和唱腔。“隔着语言的障碍,我们的戏能不能让全世界的观众看懂?比如我在意大利看立陶宛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依然能够觉得震撼和好看,这就是审美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个剧种,不能只是关注它的声腔或流派,而是要敢于去思考,如何让我们这个剧种置身于世界的戏剧语境当中。” 《寇流兰与杜丽娘》 是茅威涛想要的尝试,一个是莎翁笔下生性傲慢的大将军,一个汤翁笔下为爱起死回生的妙龄女子。一中一西、一生一死,一个是盛极而衰、一个是死而复生,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对比,看戏的视角被大大丰富,而这种拓展也许恰恰可以令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牡丹亭》里可以起死回生,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书斋里的想象,但立意是很哲学的,汤显祖居然可以这样四两拨千斤地让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是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寻找和探索的文脉。” 说观众: 年轻人还太缺少观剧经验 再“伟大”的艺术,没有观众也是遗憾。关于越剧未来的观众在哪里,茅威涛的回答很直接,“真正的艺术一定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还太缺少观剧的经验。我想对那些看赖声川、林怀民的人,那些看《悲惨世界》和《猫》的年轻人说,来看我们的戏吧,一样好看。我甚至可以说,有些越剧比他们的戏好看多了。你只有看得够多,才有判断和参照。” 道自己: 想做卓越的“时间管理者” 未来还有多远?茅威涛说:“这种追求最终会带来什么,可能要做了才知道。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会是一个拨开迷雾的过程。也许是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我就明白了我这一辈子能做好承上启下这一件事就好。” 茅威涛笑言,想明白这件事主要还是女儿的功劳。“有一次,我跟我的女儿和父亲一起坐下来嗑瓜子,才唠了半小时家常,我就突然站起来说:‘不行不行,这样太浪费生命了,我要去工作!’我女儿就说:‘妈妈,你真的有问题了,你跟你的父亲和女儿一起享受生活这件事,你觉得是浪费生命,那你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我女儿当时还是初中生,但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所以我现在除了工作,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再回到越剧的命题,也是一样,只有真正梳理好了,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