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直面一颗永远追寻的灵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思羽 参加讨论

    
   《水底的火焰  ———   知识分子萧乾:1   949-1999   》丁亚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是萧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丁亚平先生所著的《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适时出版,为人们深切了解这位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的传奇人物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本。
    人物传记融通历史与文学,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文体样式。然时下的人物传记真正能做到“真、信、活”——亦即融通历史与文学的却似乎并不多见,其中相当一部分,我认为又可分为两类:史料详尽而才情枯窘,或正相反,才情并茂而史料空疏(甚至是疏谬)。前者质胜于文,乏情寡味,难以引人入胜;后者则容易凌虚蹈空,更令人不敢亲近。由此来看,人物传记的写作并非人皆可为,它要求著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综合修养,特别是治史和文学方面的深厚功力,二者兼备,方可登堂入室,游刃有余。丁亚平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游走于文、史之间的学者,因此在他的这部萧乾传记中,历史与文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有一份史料价值,也有一份可赏可悦的诗情。
    书中记述了萧乾先生自1949年归国到1999年故世的半个世纪漫长曲折的人生历程。著者的用意,是要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沉浮来展现一个时代,复原一段历史。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血肉相联,息息相关,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鲜明特征,也可说是他们的人生宿命。越是心存高远、卓尔不凡的知识分子,也就越难以逃脱这一宿命。因此,这也就决定了为萧乾先生这样学贯中西,在“时代夹缝”中苦苦追寻的知识分子立传的取径——这样的人物传记须用“史笔”直书。我注意到,在著者的笔下,传主的“知识分子”身份被特意提示和强调,而他的“知识分子”性情、人格、立场、作风也在“直面”书写中得以凸显。我想,这个写法也正体现了著者的“史笔”意识。“知识分子”在这里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概念,而指的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能够代表和见证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状态的历史人物。将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置于历史与时代的情境中观照和再现,当然也就具有更为特殊、深刻的社会意义及文本意义。
    在注重真实还原历史的同时,著者又以诗人般的情思和笔法,将一团纷繁如缕的题材进行精心梳理,使其结构布局合理而精当。行文上,文俚相间,语言富有弹性,字里行间还跳动着音韵之美。特别是注重挖掘传主日常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事,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使传主形象更为真实丰满,从而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书的最后一章《素描》中,著者深情回忆起自己与萧乾先生交往中不少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一次,著者不慎遗失了通讯录,就写信给箫乾,希望能重新得到他详细的通讯地址,哪知第二天便收到他的回信,信中除一一列出自己的几处通讯地址外,还与对方认真讨论起通讯录的建立及补救办法等,两大页纸,正前背后,天头地脚,写得密密麻麻,连个署名的地方都没留。而第二天,他又修书一封,对上次交代不周之处作了补充,文字照样是密不透风,不留署名之一隙。读到这里,相信不少读者都会被这个“老夫子”逗乐,同时又被他的真纯和善良深深打动吧。还有,书中对萧乾先生的一些描写,哪怕只是一举手一投足,也能梦笔生花,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例如,在一次酒会上,萧乾先生当众朗诵他译的里柯克的一个小品。对此,著者是这样描述的:“他高高捧起这本新出的印刷精美的译作,将它送到自己的眼前;他架在鼻尖上的那副老花镜,仿佛随时都会滑下来似的,很让人提心吊胆。读着读着,他的头就自觉不自觉地仰了起来,以至到了后来,他的下颚已经水平地直冲他面前的听众,而他头顶上那些稀疏的头发也已全部隐去不见,他那原本就圆的脸显得越发圆了。”这样的细节,若非现场用心观察,那是捕捉不到也写不出的。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刻画,一个可爱、可敬、可感的老知识分子形象便跃然于纸上。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著者与萧乾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结为“忘年交”,因此在著者眼中,萧乾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化名人,更是一位容易亲近的长辈和知音;这部传记也并不满足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记录,而是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直面一颗永远追寻的灵魂”,与他对话,在心与心的碰撞交融中,获得一份宝贵的生命启示,一份永恒的精神财富。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0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