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李益《盐州过五原至饮马泉》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韦凤娟 参加讨论


     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1]
     几处吹笳明月夜
[2],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3]
     莫遣行人照容鬓
[4],恐惊憔悴入新年。
    【赏析】
     诗题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作《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县。
     中唐时期,遭受安史之乱沉重打击的大唐帝国尽管呈现出了派复苏气象,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国力渐衰、边境不宁的事实。曾在大漠风沙中度过了十余年戎马生涯的李益,当比旁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大唐帝国的积弊隐忧。因此,如果说盛唐时期投笔从戎的诗人们多在边塞诗中倾吐凌跨大漠绝域的豪情,那么李益的边塞诗则在悲凉的歌唱中透出无限的忧心。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抒写诗人经过收复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春天的五原洋溢着撩人的春意,杨柳拂水,清泉汩汩,绿草如烟。然而,不久前,这一片水草丰美的原野还是染血的战场,这一道汩汩清泉还是胡人饮马的地方。“绿杨著水草如烟”是诗人举目所见五原的景色。“旧是”二字则逗出抚今追昔的深意,表达出诗人踏上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时的欣慰心情。
     不过,这种欣慰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五原之夜,明月当空,四野空寂。远处隐约传来胡笳之声。这边塞独有的音响使诗人想到:莫非哪里又发生了战争?在这个夜晚,是哪些壮土在英勇卫国呢?月夜笳声驱走了夜色的温馨和平,揭示出五原的宁静中所潜藏的骚乱动荡,而“倚剑白云天”的形象固然是对守边将士的赞美,却又传达出剑拔弩张的紧迫气氛。“几处”、“何人”的不定语气在愤慨中夹带着几分迷悯,微妙地表达出诗人对边防未固、战事未息的忧虑。这一联一扫刚踏上五原时的喜悦之情,读者仿佛听到诗人对着茫茫夜色中的五原叹息:这一片失而复得的土地,可不要再失去啊!
     第三联,诗歌的情绪又是一变。“从来”边塞都是冰雪严寒,关山阻隔,“今日”适逢冰雪消溶,春水分流,似乎在欢迎远来的客人。前句指胡人统治下的五原,后句指收复后的五原。这一联顾往瞻前,诗人多希望“绿杨著水草如烟”的春景常驻,边塞从此无狼烟啊!
     末联诗人触景生情,以委婉的笔法吐露心曲。眼前这道潺潺清流,恰似一面明镜。然而诗人告诫说。切莫去临水照镜呀,你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恐怕会大吃一惊的。这一联意味深长。那汩汩不息的饮马泉,使诗人想到自己在边塞度过的悠长岁月。
    当初,他何尝不是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投身塞北,然而国力日衰,个人功业何在!如今,清澈如镜的泉水里映照的将不再是当年那个英气勃发的少年人,何必让那憔悴的容颜、染霜的鬓发,勾起青春已逝的浩叹,困扰新春的欢愉呢!这是身世之叹使诗人不忍临泉“照容鬓”。再者,这弯汩汩清泉曾映照胡儿饮马的身影.它正是大唐帝国兵力日弱、边境不宁的历史见证。今日饮马泉春水潺潺,谁敢说明日、后日不会胡尘再起。五原再度沦没!昨夜的胡笳声隐隐在诗人心中萦回, 令他心惊;此刻,他唯恐从那刻满大漠风尘的面容上又看到狼烟胡尘、刀光剑影……。这是国事之忧使诗人感到往事不堪回首,不堪“照容鬢”。身世之叹和国事之忧使收复五原的喜悦蒙上了浓重的阴云,显示了李益对现实及前途的深重顾虑。全诗就在这种惆怅落寞、忐忑不安的心绪中收束,留下袅袅余音。
    [1]饮马泉:指鹈泉。诗原注: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
    [2]笳:即胡笳。古代军中号角。
    [3]汉使:作者自指。
    [4]莫遣:莫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