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历史的寻梦者 谭仲池抒情长诗《东方的太阳》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熊召政 参加讨论

    
    当我读完仲池先生耗费一年时间精心创作的六千行长诗《东方的太阳》时,既为他执着的写作精神而钦佩,更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以及矢志不渝的深情而感动。
    时下一些文章矫情多于真挚。而仲池先生写作这部长诗,没有受到任何世俗瓜蔓的牵绊,他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诚如在卷首语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谨以此6000行的长诗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并自信而虔诚地吟唱:
    请你在诗歌的天空深情凝望啊
    东方圣母的明眸里
    一定会出现一道比梦想
    更灿烂的彩虹。
    
    《东方的太阳》分为八个部分,六个章节外加一个序诗,一个尾声。
    第一章写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五千年故国的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丧权辱国的耻辱;第二章写共产党横空出世的历史必然与现实意义;第三章写国共两党的爱恨情仇;第四章写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的艰难曲折。作者在不回避不掩饰毛泽东犯下错误的同时,也坦诚地表露自己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爱戴;第五章写的是邓小平倡导改革的三十年的编年史;第六章揭示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原因。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动机,仲池已在《后记》中作了透彻的阐述。熟悉仲池的人都知道,他个人的奋斗史与共产党的生命史是密不可分的。唯其命运相连,仲池才有可能克服种种困难,为他所追随的太阳——中国共产党写出一首大气磅礴的史诗。
    一位成熟的诗人,往往从感情出发,收获的却是思想的光芒。通读长诗,我感到仲池并不是在唱廉价的颂歌,而是让自己走进一代又一代东方赤子的心灵,同他们一起考问、鞭挞、思索与奋进;一程程穿过风霜雨雪,一程程踏过故国山河。作为,仲池虽然像一只候鸟永远在迁徙之中,但他从未离开过理想的高地。他曾这样歌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梦,就这样在知识的炫风沃土里生长
    就这样系在额头飞舞的长发中
    又走进了湘江边的湖南第一师范,在那里
    还有更多的怀梦者,寻梦者
    一同铸造着寻梦的意志和火把
    仲池出生时,新中国的太阳已冉冉升起。尽管,他没有能够同他众多的湖南老乡一起,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秋收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扭转乾坤的大战役。但是,他从前辈赤子们的手中接过寻梦的接力棒,亲自参与了新时期三十年的改革。曾长期担任行政领导工作,特别是当了十年长沙市市长的他,不但自己怀梦、寻梦,而且还影响着一批怀梦、寻梦者,一起加入到锻造东方太阳的行列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长诗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同时也是诗人的心路历程,个人深切感悟的真情倾诉。
    
    按一般的规律,诗歌是年轻人的事业,随着涉世日深,理性日增,天命之年后已很难激动了。特别是过了花甲之年,灿烂归于平淡,感情的波澜已不大可能在钝化的心灵中涌动。但是,仲池是一个例外,读他的这首长诗,总会感到有团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说:
    雪夜 我的心和梦想点亮黎明
    雪夜 我的血 宁愿化作星辰 雪夜我要去
    寻访孔子 孟子 老子 屈原 杜甫 李白
    和李清照 王昭君 趁雪夜未眠
    找回那五千年后最亮的明灯
    我要去
    看到这一段,会让人产生一个错觉:仲池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李商隐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仲池可是饱经沧海,却依然如此执着,他甚至说:
    中国没有入睡的书生 仁人志士
    自己点亮了庭院的灯火 激愤地互相呐喊
    读这样的诗句,让我想到了谭嗣同的“四万万人同一哭,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样的激奋之词,谭嗣同与谭仲池都是浏阳谭族。仲池之暮年,犹有如此磅礴的胸襟,就近说,应该与族中的遗传基因有关,他身上存有谭嗣同这样的血性;说远一点,自明清以来,三湘大地盛产英雄志士,此等人每言及国家、民族、无不血脉贲张。仲池成长、工作于顺世,不能像乡贤前辈那样横刀跃马,但这并不能改变他长歌当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湘人个性。基于此,他才会萌动创作《东方的太阳》这首长诗的想法。既然不能把史诗写在山河大地上,至少也该写在纸上。
    
    诚然,从政治角度考虑,写作这首诗有巨大的难度。仲池写作此诗的依据是近现代中国的进程史以及共产党的编年史。由此而来,一些在历史转折时期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便不可回避。在长诗中,仲池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蒋介石、胡适、张学良等作了点评,对共产党人中的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胡耀邦等也作了中肯的评价。对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文治武功也作了深情且有见地的回顾。特别是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以及改革开放的倡导者邓小平,仲池可谓投入了他全部的爱与忠诚。写到毛泽东与共产党的关系,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句:
    他走在浩荡洪流的涛头
    他最先看到了那片绚烂的风景
    他高声说出心中的联想和感情的涌动
    他用诗歌般美丽的描述,表达日出的壮美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
    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 遥望东方
    已见光芒四射 喷薄欲出的
    一轮朝阳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
    快要成熟的婴儿
    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 政治家 和诗人的
    最生动 形象 经典的预言 不是谁都能
    看到这一切 不是谁都坚信会出现
    这一切
    这两节诗句中展现出来的,不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而是在归纳一个伟人的巨大能力时所表现出的澎湃热情。关于毛泽东的逝世,仲池也毫不犹豫地下了如下判语:
    他,毛泽东 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
    他的走 只是形影的离去 他的
    灵魂 思想 品格 才华 意志 情感
    仍在中国人民心中飞翔
    鲜活地放射光辉和温暖
    他是中国人民永远的信仰火炬
    永远的理想旗帜 永远的意志
    丰碑 永远的向往辉煌
    他的至高至尊 如阳光灿烂
    永远蔼蔼抚四方 如明月姣姣
    永远赫赫出尘冥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顶礼膜拜的表述。诗歌不是哲学,它不需要过分地冷峻与客观。所谓直抒胸臆,就是将内心中渴望表达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当今之世,可能会有人不一定完全同意仲池先生对毛泽东的这份过于真挚的感情。但这恰好表现了仲池的笃定和可爱。他对自己热爱的领袖,信赖的组织丝毫不矫情、不造作,这应该是难得的美德。
    对于另一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的伟人邓小平,仲池也表示出他足够的敬仰与爱戴:
    望着老人慈祥的目光
    就像望见了一轮圣洁的月亮
    眼前泛起一片春天的原野
    我们握住了老人温暖的手
    就象拥抱着一条浩荡的长江
    整个世界涌动着无穷的力量
    我们靠近了老人有力的臂膀
    就像依偎着巍峨的长城
    去憧憬21世纪的绚丽风光
    如果说毛泽东是在世界上讲述“中国的故事”,那么,邓小平是在中国讲述“春天的故事”。中国在毛泽东手上实现了独立,在邓小平手上变得强大。仲池看到了这一点,他的长诗中始终围绕“独立”和“强大”这两大主题而进行酣畅淋漓的阐述以及不遗余力的歌颂。因为采用了编年史的形式,众多大的历史事件都必须顾及,因此长诗的后半部分略显铺排。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它的强有力的逻辑与炽烈的情感照样可以浓烈地熏染读者。
    

2010年12月25日开笔
    

2010年12月26日写毕
    

《东方的太阳》 谭仲池蓍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05月15日05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