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视野下多维对话关系的构建——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 龚金平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在中外电影发展史上,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对此的研究探讨,也永远是电影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中,电影改编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综观世界各国电影的创作生产,改编作品始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历来是电影剧作的重要来源,它承担着普及文学名著、扩大电影题材、提高影片的文学价值、拓展电影艺术表现领域等多方面的任务。作为电影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创作规律,故而就需要不断总结其规律,提高其水平。 回首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史,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电影改编都颇受重视,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成功之作。特别是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由于其与文学的关系非常紧密,其文学价值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所以电影改编的成效也更加显著。许多文学作品通过电影改编被搬上银幕,并由此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而丰富多样的文学宝库也成为电影创作不可缺少的源泉。当我们细数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的精品佳作时,诸如《我这一辈子》《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旗谱》《李双双》《早春二月》《天云上传奇》《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黄土地》《黑炮事件》《野山》《芙蓉镇》《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被告山杠爷》《暖》等一批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片均位居其中,引人瞩目,颇受好评。它们既充分体现了每个历史阶段电影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也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范例,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当然,也不可否认,在当代中国大陆众多的电影改编作品中,也有一些并不成功的影片,其教训也同样应该重视。 为此,全面、系统地总结当代中国大陆电影改编的经验教训,从中概括出某些基本规律,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因为该项工作的成果既可以为电影艺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又可以对以后的电影改编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改编作品多,有些影片已很难看到等原因,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书作者龚金平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历时几载,搜集资料,刻苦钻研,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一书。总体来看,该书的特点和创新之处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把当代中国大陆的电影改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运用一定的理论,从社会、历史、文化的纵深度对其进行审视和梳理,既分阶段概括和论述其主要特征,又深入评析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既涉及电影改编中一些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又总结概括出了一些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其次,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电影改编进行叙述学观照,揭示出其中叙述方位的变迁、叙述干预和叙述分层的出场方式、人物类型“浪漫——现实——反讽”的发展轨迹等,这是本书最具创新性的特点。 由于作者倾向于将改编后的影片和原来的作品视为两个独立的文本,注重考察两者之间的对话关系,即影片与原作之间的对话,电影改编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对话,电影改编与国际化背景下各种现实情境、社会思潮之间的对话,故而就拓展了学术视野,加强了本书的理论深度,并显示出作者较好的理论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提供了两个附录,即《本文论及的改编电影原作版本》和《中国大陆当代改编电影名录(部分)》,翔实的资料考证也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知识分子,龚金平深知“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故能甘居清贫,潜心研究;锐意进取,继续拓展。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7-10-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