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谢晋与中国电影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兴东 参加讨论
谢晋走了,我手捧着他留下的遗愿,心里一阵阵发疼……
    我和谢晋导演为了那个《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剧本,一起打磨了三年时间,期待着投资的机缘,将这个剧本拍成影片。
    谢晋走了,走向他不朽的作品中间,我望着他远行的身影,想起他对我亲切的指导,宛如昨日。
    谢晋是中国最重视剧本的电影导演之一
    谢晋导演与文学家携手,与梁信、李凖、鲁彦周、王林谷、李存葆、张贤亮、白先勇、朱苏进、王炼等著名作家的精诚合作,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精品。
    谢晋用长长的电影胶片引领我们步入中华民族道德的崇山峻岭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携我们再度回溯中华民族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寻求解放的妇女,有抵御外侮的英烈,有驰骋体坛的勇敢者,有舍身直言的被损害者,无论是洪常青、吴琼花、林则徐、还是许灵均、罗群、秦书田三位右派形象,都是支撑中华民族道德的脊梁,这些人物溶入了谢晋导演对中华民族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对于民族振兴的无限追求,这些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图强自信的生命意志。这些倾注了谢晋导演心血和无限寄托的作品,永远存活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卷中,超越国界,跨越时间,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谢晋导演与文学并肩,他用电影的思维和艺术的真情,将一个个文学人物,打造成千古不朽的艺术生命。正是因为他自己能写剧本,所以他善于发现文学作品,判断文学人物,与编剧共同深入生活打磨剧本,有了纸上谈兵的基础,他统领三军,以久蓄于胸的激情,以一丝不苟的虔诚,即使像祝希娟、丛珊那样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学生,也演绎成功中国亿万观众喜欢的人物形象。
    他最感兴趣的是剧本中的人物,谢晋导演所以在中国拥有最多的观众,成为一代大师,就是他的电影成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形象是谢晋为其插上文学的翅膀飞入中国千家万户,飞入世界喜爱中国电影的观众心中。
    纵观谢晋导演的电影,阅读他的创作笔记,查访观众的记忆,恕我直言,谢晋导演刻画的人物之多、之新、之奇是新中国电影导演之最。所以,谢晋,是一座山峰,一座拥有如林的人物形象的高山。现在看到不少炒得很盛的导演,投资可观的影片,并没有达到观众的满意,失误和逊色的就是人物。尽管使用宏大的华丽场面和特技包装外表,却华而不实,犹如滑润的饺子皮而没有品质的肉馅,主要是影片中的人物苍白无味。
    我们称谢晋为大师,就是他做人物的功夫是高人一筹的。他“抓人物的命运,抓人物的感情,抓人物的个性,抓人物的变化”。他有一套抓人物的秘诀,用他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电影艺术百世不悖的道理实际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一剧为本,本中之本是人物。”
    剧本不好,这是现代技术解决不了的,巨额投资替代不了的,明星大腕掩饰不住的,后期宣传炒作徒劳白费的。谢晋留下的真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抓好剧本就抓住了影片的根本。
    谢晋以满腔的爱心拥抱电影剧本
    谢晋说“导演接受剧本首先必须爱它,拥抱它!不然你不能把它拍好。”
    每一部新剧本摆在他面前,“第一次阅读剧本,等于一个人第一次看到一件新鲜事物,听到一个新鲜的故事,看到一个新的人。”所以,对他来说,第一次读剧本的初次印象是很重要的。
    记得我和谢晋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时,我给他讲了手里在写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故事,这位十五岁嫁到伪满皇宫,十八岁与溥仪逃难,到二十七岁在抚顺战犯监狱离婚的女人,从少女、皇妃、战俘到做个妈妈的经历,在别人看来是沉旧的题材,谢晋却热情地鼓励说:“这是一个金矿呀!他说当年贝托鲁奇拍《末代皇帝》电影,全国政协很多委员都向他提出质疑,中国的文化资源怎么让人家拍了。半年后,剧本递到谢导手里了,一周后,他回信说:“连夜读完剧本,多年来没有见到的好本子,故事好,人物好,有卖点,也有国际市场,操作好了,会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影片。”
    谢晋导演的肯定令我兴奋不已。记得李凖先生在电影学院给我们讲课时说,电影艺术就是细节的艺术,导演能否相中剧本就看你用了多少新鲜的细节,谢晋导演有个看剧本的习惯,看到精彩的细节就打一个五角星,有那么五、六个五角星,他就敢于抓这个剧本了。细节和五角星,从此留在我编剧的课目里,写人物不忘抓细节抓感情,创作实践也验证了,情感是创作人物之母,细节是艺术全能之神,而精彩的细节和情感,不是在屋里侃出来的,更不是从别人影片中抄来的,只有到生活中去沙里淘金。
    谢晋导演年已八十,完全可以在屋里就本谈本,指手划脚,让我去干了。然而,谢晋导演和我打磨剧本坚决要到生活中去,2003年1月24日他参加完一生中最后一次政协常委会散会后,在东北最寒冷的日子,零下二十多度,与我们飞到长春,到伪满皇宫深入了解人物,感受环境,察看李玉琴当年住的房间,访问李玉琴的儿子黄焕新。当他发现皇宫里的一个李玉琴蜡像的年龄感做得不准,他向馆长严肃指出,博物馆一定要尊重历史的,不能有差错,经不起考证,那样会误导观众的。这就是谢晋的学术之风,一丝不苟。这就是谢晋的为人,直言不忌,对生活从不麻木。
    谢晋对剧本要求很严,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最后到小的角色,抠得相当仔细,牢牢把握观众对人物的兴趣和看点。为了最后一场抚顺战犯监狱离婚的戏,谢晋冒着八月酷暑,到了辽宁抚顺,在囚禁末代皇帝溥仪的小屋里,我们一同感受溥仪的心理,一同进行角色和自我心灵的换位思考,在李玉琴与溥仪同住一夜的卧屋里,谢晋导演特别详细观察,还找来了监狱最老的管教讲当年的细节。
    是谢晋让我真正理解什么叫“视艺术高于生命”。2003年北京非典还没有解禁,他非要谈剧本修改,我们因为北京是疫区不能离京到上海,他要到北京来,毅然决然,谁也不能阻止。我到机场接他,机场也不让进去接,我带了两个口罩,他拒绝使用。当时记者知道谢晋来北京,感动得跑到机场采访,说谢导这是给北京非典疫区的一针强心剂。谢导说:“我不在乎非典,我就是要工作,搞剧本,拍电影!”
    这是谢晋的精神,八十岁的长者,不安享清福,不止于成就,为一剧之本,万难不惧,信念如铁,经寒冬、搏酷暑,闯非典,其勇其智,置生死于外,对电影艺术竭诚尽忠,感动得我内愧不已,细一想,谢晋导演与世界电影巨匠新藤兼人、波格曼、安东尼奥尼一样,年事越高对电影爱恋越痴。谢晋这期间住过一次院,多少媒体对我说过,谢晋年龄老了,他能拍这部电影吗?我说,老蚌含珠你明白吗,谢晋老不老,我知道!我对制片人说,就冲谢导对剧本的挚爱,此本一心等谢晋,随时叫我改本,在所不辞。就是最后没有资金拍不成,我从谢导身上学到的东西也让我受用了,我情愿。
    谢晋以真诚的虚心与编剧成为知己
    谢晋是尊重编剧的,谢晋也是幸福的。他说过“导演和作者的合作,这个知音非常重要。这样,一个戏合作后就会成为终生莫逆之交,这也是创作中很大的快乐和幸福。”《红色娘子军》剧本原是某厂的退稿,后来投到上海,谢晋导演发现了,一下子就热爱起来,没有谢晋与编剧梁信的合作,中国就没有吴琼花和洪常青的艺术形象,而影片的成功使电影文学更上一层楼。正是编剧提供了文学形象,导演才有源头活水。谢晋为了改编张贤亮的《灵与肉》小说,与徐桑楚厂长三顾茅庐请编剧李凖,合作完成后来的《牧马人》。之后又有《高山下的花环》《清凉寺的钟声》等等成功的合作。实践证明,越是有成就的导演越是尊重文学编剧,越是长期的合作,越能形成风格,从而成为最好的搭档,黑泽明导演与桥本忍、小国英雄两位编剧长期合作,因黑泽明导演的成功,而提升了桥本忍编剧的地位和影响,因编剧的智慧和故事,使黑泽明不断有创新作品出世,编导真诚协作,推动了日本电影走向世界。
    谢晋导演给中国电影文学事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剧本,
    无论从深入生活还是拍摄影片,谢晋与编剧的合作是掏心的,他看了剧本,首先与作者进行一次充分的、心贴心的、非常知己的交谈。他说,“我在接到本子后,是用具体的、形象的而不是概念的、抽象的要求来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什么‘人物不够深刻啦’‘主题思想不明确啦’等等。作者一听就烦。”他习惯把剧情整个地排队,用五百字把它分场,按顺序排下来,对剧本进行细致排队的过程也是对原作深入理解的过程。他说,“这样做是让作者感觉到,我是非常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文学本,热爱他们的文学本。”
    谢晋与编剧合作中体会到:“一个导演没有比他深刻地理解了原作的真正意图,理解原作的内在涵义,理解了原作中人物的典型意义之后,更能让编剧感动的。”
    谢晋是剧本的知音,是编剧的知己,他无论怎么与编剧一同深入生活,帮助和指导修改剧本,从来不署名挤进编剧的座位,这是人格,这是艺德。
    今天我们都在悼念谢晋,我特别怀念他对电影文学剧本的重视与尊重,当下影视业有不重视编剧的怪现象,谁都知道,电影的一切是从编剧开始的,没有编剧的剧作,就没有导演的工作,没有编剧的剧本,就没有演员的角色。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源生版权,理应受到尊重。然而,遗憾的是一些知名的电影节取消编剧奖,百花奖前三届都颁发编剧奖,而现今却不设了,在公开的场合表现出对编剧的轻视。写到这里更加怀念谢晋,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是我荣幸地得到向他学习的机会,剧本前后改过五稿,他对我的每一次修改,即使改一场戏的几行字,他都能仔细地看得出来,可见他是多么认真地研究剧本,大师八十多岁的记忆力,让我惊诧而感动。他告诉我,他看剧本都是在半夜一点开始,那时一切都特别安静,眼前出现得都是电影场面。有一次来北京,他特意谈到剧本中的小角色,跑龙套的“管家”,他让我为这个小角色设计三个动作,甚至让我比划出来。他说即使是很小的角色,一场而过,也要给这个人物一个行为的依据,也要让他带戏上场,往往这样的小角色容易被忽略。谢晋是一个伟大的导演,更是真诚的导师。
    谁想成为明天的谢晋级导演,谁就要像谢晋那样尊重文学,尊重编剧。
    谁想像谢晋那成功,谁就要像谢晋那样在人物文学性上狠下苦功!
    其实艺术在至高的境界里,是与艺术家的道德合而为一,任何艺术家的艺品都必须用人品来作为依托,艺品永远也超不过人品。谢晋有大人格才出大作品,雄阔伟岸的气质才能导演出大气磅礴的电影。
    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流产的《拉贝日记》,都让我们读懂谢晋,他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他特别强调我写李玉琴这个人物,不能停留在她与溥仪之间的感情上,要放在日本人扶持满洲国,给溥仪搞傀儡婚姻,长期控制溥仪控制东北分裂中国的大背景下,让人们勿忘国耻,这样使人物更有深度了。谢晋让我感受到他对民族文化的情怀和对新中国深情的热爱,那种激情始终不渝地溶入他的全部创作过程中。
    谢晋对艺术的一丝不苟,对观众的高度责任,对学术的勇于探险,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这是谢晋在创造作品中展现的谢晋精神。纵观他导演的29部电影里跳动的一颗赤子之心,放到中国电影史的天平上秤一秤,谢晋这颗心始终是倾向人民的,这颗激情不减的心灵,是用中华民族苦难的泪水浸泡过,他的作品始终再现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情感,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向往。所以人民热爱谢晋,谢晋属于中国人民。如今这颗心停止了跳动,这是中国人民的悲痛。
    谢晋走了,我手捧着他留下的遗愿,告慰大师,我会实现我们曾经的期望……
    原载:《文艺报》2008-10-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