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令人惋惜的《赤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吕益都 参加讨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赤壁》(下)的推出,意味着吴宇森心目中的“赤壁大战”被编织完成了。吴宇森面对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想要拍摄一部“东方的特洛伊”,希望影片东西方观众都能看懂。从商业大片的角度看,这样的题材具有史诗性,有跨越文化沟通障碍的文本间的可类比性:恢弘的战争场面,英雄美女,计谋智慧,以弱胜强,还有东西方人各自所熟悉的历史记忆与人文内涵的默契。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使得《赤壁》(上)达到了3.2亿元的国产影片高票房,下集上映以来,有行家预测,也将维持3亿元左右的高票房,从商业运营与赢利角度看,《赤壁》或许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商业片的定位,使得影片叙事不是历史的还原,而实存历史中的复杂性、曲折性,成为了今日之影片叙事的戏剧性与娱乐性。浩大的战争场面所容纳的奇观性,两军对垒计谋的较量所包含的奇趣性,据导演本人说刻意为之的台词搞笑所携带的谐趣性,以及导演自《英雄本色》《喋血双雄》以来所惯常表达的兄弟情谊,这一切都围绕与指向商业化制作的用心考量。实际上,“赤壁”这两个字即意味着一种叙事的经典,也是保障其商业运作成功的前提。影片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选对了这个富有经典叙事内涵与广泛受众期待的题材。
    但是,从另一种层面来看,《赤壁》是一部令人深感惋惜与失望的作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吴宇森的《赤壁》在商业化色彩的涂抹下,那千年赤壁的质感似乎已不再是沉淀了历史感的布满岁月沧桑的赭红,而是泛着时尚亮光的鲜红。《赤壁》的故事被编导多多少少地肤浅化、庸俗化、“山寨版化”了。“历史是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这一个”“小姑娘”穿着时尚闪亮昂贵礼服,而内在的气质与心灵的眼睛却又多么地浅显与迷茫。毫无疑问,赤壁三国故事中那种大江东去、乱世英豪、青年翘楚、慨当以慷的豪情、气度,那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的情节,那种性格分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那种正义凛然、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英雄气,都是经过了长久的文化心理积淀,与大众的情感、心灵息息相关、灵犀相通的,缺失了这一层面的观照,也就缺失了对受众内心一种渴求的观照,缺失了一种内在的熨帖与关怀。我们说,可以不表现借东风的场面、不表现华容道,可以没有连环计,没有苦肉计,但是,艺术化的叙事,尤其面对经典叙事时,其剪裁与置换需要合理性、郑重感,需要彰显创意与智慧。影片中类似诸葛亮给马接生、孙尚香与孙叔财的情感戏,小乔请曹操喝茶的美人计等等,这些重新建构与想像的情节,充入的是时尚化、商业化的目的,但在观众那里并不讨巧,无论感染力层面还是合理性层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也显得力道不足,这不在于烟火或电脑特技效果,而是战争审美想像没有开掘出更为开阔与新奇的陌生化的表现视角。
    战争场面的浩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支撑起影片大的格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战争极致化状态下,在各路豪侠并起的英雄时代,蕴藏了多少可以发现与想像的人格的力量、时代的力量与文化的力量,又蕴涵着多少活泼的充满生命势能、生命质感和生命张力的人物形象。令人遗憾的是,影片《赤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平凡、温吞,淡定有余,血性、个性不鲜明,性格“本体势能”不强。吴宇森希望“把三国人物人性化,每个人都有代表性,诸葛亮代表年轻人的活力和幽默感,周瑜代表心胸广重情义的男人”,这样的形象塑造,问题还不在于挑战了受众对三国人物既定的审美规范与定势,而在于,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人物失却了鲜明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生动气质,是以当代化的“时尚个性”替换具有历史感的“时代个性”,这种“陌生化”是受众难以接受的。所以人物嘴里说的那些富有时尚感的台词带来的是令人“出戏”的“笑柄”性的开心效果,而非真正幽默性的会心效果。怎样在挖掘人性与表达英雄气概上获得合理与和谐的把握,这也是今后许多影片创作应思考的问题。
    “赤壁”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题材的“富矿”,它具有永不落幕的经典性。当《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好莱坞影片在巧妙、充分、连贯地使用“中国元素”的时候,我们在面对着“本土富矿”时应愈发珍惜。比如说,“赤壁”是棵千年参天古木,把它采伐出来应该派大的用场,如今只做成一只时尚的沙发椅,岂能不让人觉得惋惜。又好比说,这是一颗被养育了千年的文化种子,应在适时的文化土壤与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香飘万里,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以此为品牌,不断地结出果实、不断地去获得传播与影响力。这样才没有辜负和埋没“赤壁”这样一个伟大的题材。“赤壁”故事的文化辐射面穿越千年,已经积累下了有本土、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及海外华侨层面,这就是一块“大蛋糕”,再加上“东方特洛伊”的可理解性,在满足了最表层的市场空间后,本应可以开拓出更大的文化空间,建立和巩固一种品牌性与绵延的文化辐射力度,但是,后一个目的,以此大材小用的影片来看,恐怕是难以达到了。
    应该看到,观众所希望与大片共同分享的,不仅仅是场面、明星,更有动人心弦的灵魂相通、感同身受的人物认同、智慧机巧的理解默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料之外的惊叹与折服。在轻松愉悦之外,更渴望一盏心灵的灯被点亮。更重要的是,从“赤壁”这个具有民族文化原创性的品牌而言,我们所希冀的是,它打捞起的不仅仅是一桶桶的金,更有缔造与熔铸民族文化品牌的信心,希望今后在面对类似的宝贵题材时,可以有更加珍惜与智慧的经营,有文化的沉淀与回味,更有建构与展现文化实力的信念与气魄。
    原载:《文艺报》2009-01-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