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中国电影:成熟中的危机与转机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吴冠平 参加讨论
链 接:
    中国电影业从2003年起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电影生产力,激发艺术创造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和积极评价。电影产量逐年攀升,从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电影生产呈现出多主体踊跃投资的新局面,从2002年的只有几十家投资主体,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其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投资结构趋于多元。电影市场从低靡走向活跃,年票房总额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突破43亿元,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过了30%。电影综合效益显著增强,从2002年的不足20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亿元。影院建设方兴未艾,全国城市影院从2002年1400余块银幕,迅猛增长到2008年的超过4000块银幕。
    2008年电影创作生产形势活跃,投资热情空前高涨。2008年的故事片产量达到406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现实题材影片占80%以上,农村、少儿题材影片比去年增长20%以上。同时,全年生产动画片16部,纪录片16部,科教片39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还拍摄了供电视播映的数字电影107部。经过持续6年的创作数量攀升,中国电影已经步入世界电影生产大国行列。
    按照年初提出的“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创作原则,今年电影创作体现出三方面的突破:一是主流电影进一步提高影响力、感染力;二是国产大片逐步走向艺术成熟;三是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逐渐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自2002年确定了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来,中国电影始终没有停止探索适合国情产业化道路的脚步。六年来,在电影制作、电影产品的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整个电影业一直处于活跃的兴奋状态。正是这种兴奋的状态吸引了境内外民间资金不断进入中国电影业,使中国电影成为资本市场中最有潜力的板块。   2008年审查通过的电影仍然在400部以上,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43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0亿元左右。票房收入过亿的国产影片达到9部,计有《集结号》(虽然在2007年底上映,但2008年仍有1.1亿元票房)《长江七号》《大灌篮》《功夫之王》《赤壁(上)》《画皮》《叶问》《梅兰芳》《非诚勿扰》,而2007年只有4部。2008年是年度“亿元俱乐部”中,国产电影最多的一年。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商业大片的市场营销在产业化的磨砺中越发成熟,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运作策略。首先是“明星制”。作为商业电影制作的重要机制,“明星制”可以说是这几年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在2008年过亿的国产影片中,明星以不同方式形成了有票房吸引力的组合。《长江七号》的周星驰、《大灌篮》的周杰伦和《叶问》的甄子丹利用他们在青年观众中的口碑和影响力在年初创造了票房的开门红;《功夫之王》打的则是“双J” 组合(成龙Jackie和李连杰Jet)牌;《赤壁(上)》《梅兰芳》《非诚勿扰》则充分在导演的号召力上做文章,调动观众的期待值。其次是国产片的档期意识也在增强。2008年国产影片的档期分布呈多元化的状态。年初贺岁档有《长江七号》《大灌篮》;7月的暑期档除了有《赤壁(上)》横扫中国影市,更跑出一部黑马影片《十全九美》,票房达到了5000万;到年底的贺岁档,《桃花运》打响贺岁争夺战,之后《爱情左右》《女人不坏》《梅兰芳》《叶问》《非诚勿扰》密集地出现在一个多月的空间中,使年底的国产片市场火爆异常。除了这些传统黄金档期之外,此前一直冷清的4月档期和10月的国庆节档期也让《功夫之王》和《画皮》搅得一团火热,双双破亿。档期意识的成熟既反映出国产电影制作的活跃态势,也反映出国产影片制作者的市场信心和对观众观影需求的调动能力。
    与营销的成熟相对应的是观众的成熟。在2008年的观众反馈中,我们已经很少可以看到在产业化之初,观众和评论界对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不满。实际上,观众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电影的从业者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下进行创作。虽然网民们依然把《赤壁(上)》中的一些台词、某位演员的表演形容为“雷人”;虽然,很多观众也对《梅兰芳》的后半部分有不同的感受,但相比当年《无极》所“享受”到的批评声音,今天的观众无疑更加地理性。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电影业内某些方面的发展当作产业进步的标志。但不断通过有技巧的电影宣传和对观众反馈的有效吸收,使观众更客观地认识中国电影的创作状态,也是电影产业趋于成熟的表现。没有成熟的观众就没有和谐的电影产业发展。2008年,我们看到了更理性和成熟的观众群体在成长。
    我们同时看到,商业大片在类型化的追求过程中,对奇观场面的追求要远远大于对精致感人故事的营造。在那些票房收入不错的影片中,很少可以看到精彩的“人”和“戏”,大多数都把动作和场面当作吸引观众的卖点。《梅兰芳》也许是个例外。陈凯歌导演凭借他出色的导演功力,把影片讲述得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精致而富有文化意味。即使像《非诚勿扰》这样票房将近3亿的影片,在故事上依然缺少亮点,而只是把冯氏喜剧的诸多元素进行了再一次的调用与搭配而已。
    2008年中国的大事不断,悲喜交集。为配合这些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电影工作者创作了一批相关题材的主流影片。八一厂的《惊天动地》、西影和峨影联合拍摄的《5.12汶川不相信眼泪》以及《冰雪同行》《人民至上》《前方后方》,都记录了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买买提的2008》《破冰》《筑梦2008》《加油中国》等体育题材的电影用胶片营造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奥运气氛;《超强台风》《愚公移山》《永远是春天》《霓虹灯下新哨兵》《农民工》《中国1978》等影片表现了中国不同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影片很多出自中小制片单位和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制作完成。它们的市场竞争力与商业片相比虽然低很多,票房最高的是2000万的《超强台风》,但从中看到了有些主流影片非常有艺术追求,比如《愚公移山》。看出了很多影片都进行了借鉴商业电影元素的有益尝试,比如《超强台风》。但有些影片一开始就没有走进市场的信心,只盼望着电影频道收购,或能得到政府资助就万事大吉了。客观上说,这些影片也是中国电影多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种,但市场意识和对观众需求把握的乏力,使得一大批这样的电影无缘影院。在市场运作日渐成熟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长此以往,这些影片将会逐渐使电影创作脱离电影观众的消费愿望,而无法实现他们在社会政治意识方面的国家诉求。
    在中小成本的创作中,出现了一批艺术上很别致的青年导演的作品,如《李米的猜想》《即日启程》《硬汉》《千钧一发》《秘岸》《过界》《精舞门》等。但这些影片不是文艺气息过重,就是缺少有针对性分众化的市场营销,让这类影片的观众基础薄弱。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成熟的市场操作经验和制作经验,让这一大批有独特追求的电影面对观众,是2009年中国电影所要面对的课题。
    应该说,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所表现出的某种成熟,对电影内容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市场的红火也给电影的内容生产提供了转机。中国电影应该利用2008年所培育出的成熟的产业状态与观众心态,使电影从形式与动作的小径走出来,走到更加符合电影产业发展的内容创意的大路上来。让成熟真正成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等级的重要契机。
    原载:《文艺报》2009-01-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