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有感于一窝蜂拍谍战剧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陶爱民 参加讨论
自从2006年的谍战剧《暗算》走红荧屏后,谍战剧便迅速地红火了起来,到2007年谍战剧成了我国影视创作的风向标,从《数风流人物》《羊城暗哨》《最后的较量》《五号特工组》《特殊使命》到《保密局的枪声》等等,各种谍战剧扎堆出现。尤其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潜伏》,更给谍战剧加了一把火。据悉,目前正在拍摄的谍战剧至少有20 部。另据报道,在横店影视城内某个场景,一天内有5个谍战剧组在等时间拍摄;而以唱歌出名的某女演员因出演谍战剧有了观众缘,竟有4个剧组同时安排她“潜伏”当“女特务”。除电视剧外,电影也在赶热闹潮,《风声》《秋喜》等谍战片都即将面世。
    谍战剧对我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的影视剧,谍战剧一直是我国影视剧创作的一个剧种。“文革”之前大多以反特为主,“文革”之后题材开始多样化,并延续至今。就谍战剧的内容而言,一是反映大革命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情报人员),打入国民党和日伪内部,获取敌人重要的军事情报等,比如《生死谍恋》《潜伏》等;二是解放以后为肃清国民党残匪和潜伏特务的破坏,我公安人员与敌特作殊死的斗争,比如《暗算》《羊城暗哨》《誓言无声》《誓言永恒》等;三是为了国家安全,我国安部门同台湾及国外特务进行生死较量,比如《谍战之特殊较量》《国家机密》(Ⅰ、Ⅱ)等。这些谍战剧既反映了我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敌人重要情报的英勇壮举,也反映了我公安人员与敌特分子的破坏进行生死较量的英雄事迹,表现了战斗在特殊战线上的勇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革命的事业及国家的安全,出生入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作出的突出贡献,展示了他们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战斗风采。
    但是,我国谍战剧的创作,仍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容雷同,跟风迅速。谍战剧创作中的内容雷同,已不是一部两部的事儿了,最典型的就是获得今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电视剧、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的《潜伏》和眼下正在全国各地面电视台播出的《地下地上》。这两部谍战剧,不管是创作手法、故事内容,还是情节设置,都存在着许多雷同的地方。
    二是故事情节过于离奇,情感纠葛不断。纵观我方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如李克农、钱壮飞、熊向晖等等,都很谨小慎微。虽然也有因为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假夫妻组成家庭的事例,也是做得天衣无缝。而谍战剧的创作则不然,什么生死恋、苦恋等等情感纠葛,弄得轰轰烈烈。如在新版《敌营十八年》中,江波不但与康瑛结婚生子,又和组织上安排的藤玉莲扮作恋人,闹得沸沸扬扬,而且还和苦苦追求他的国民党省党部的罗绮莉结婚生子等等。再如在《生死谍恋》中,不但让我方情报人员和国民党中统特务恋爱结婚,而且为了搞到日寇的情报,还利用种种特殊关系,让我方情报人员认日寇大特务作父,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传奇的故事、离奇的情节,恐怕是谍战之大忌吧?
    三是水分太多。谍战剧创作动辄几十集甚至百余集(新版《敌营十八年》120集),故事情节拖沓,枝枝蔓蔓庞杂,节奏拖泥带水缓慢,一个两三分钟就能说明白的事,东扯葫芦西扯瓢,弄了两三集甚至更多还没有说清楚。尤其是那些翻拍自谍战片的谍战剧,把一部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影片,拍成几十集的电视剧,在其中加入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谍战剧创作的红红火火,使我不由地想到,影视剧的创作大可不必什么题材火,就都去拍什么题材,这种跟风现象由来已久至今难以根治,看似一片繁荣,实则倒了观众的胃口,无异于走进了创作的死胡同。
    原载:《文艺报》2009-07-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