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再现中国革命历史的恢宏史诗——评长篇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先义 参加讨论

    在热切期待中,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终于与观众见面了。人们在众口相传中对这部作品褒奖有加,有人断言:这将是又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力作,甚至足以称得上是一部精致的传世之作。如今,当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全剧,在切切实实受到心灵的震撼之后,才可以有把握地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确称得上是一部力作,它的创作成功,是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又一重大收获。
     首先,我认为《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大作。说它具有史诗品格,不仅因为它的历史跨度,也不仅因为人物众多,而是因为编剧用艺术的方法,对中国1925年到1949年的历史,作了形象的概括。这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无一遗漏地在作品中得以表现。从北伐革命到南昌起义,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举凡广州起义、南昌起义、4·12政变、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等等。这些事件,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使其更像一部形象化的中国革命史。
     这部作品的高妙之处,首先是它避开了大场面、大人物、大事件的传统叙事方法,而把那些大事件只当作背景略写。作品选择一个家庭为切入点,围绕杨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巧妙地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风云变幻的中国,展现了那个时代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发生的沧桑之变。作品在展现这段宏阔的历史时,并没有直接描述那些重大事件的发生过程,更没有让国共双方的大人物登台表演,但却以十分清晰的脉络展示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并能时时让人感受到国共双方主要人物的存在,以及他们在军事政治舞台上的角逐。一个杨家,就像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和一面镜子,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形象而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一点,还未必称得上史诗的品格,我们说它具有史诗的品格,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作品所具有的极其深邃的思想内容。作者用诗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思想的演变,用诗的意象来写思想的交锋。《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所以感染人,正是因为它展现的是那个时期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较量。这部戏容量很大,有名有姓的人物很多,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其中,且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沧桑》(以下简称)编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义”之争,选择了一个极其巧妙且极富象征意义的故事架构,使一个家庭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观赏性。
     编剧除了选择杨家作为矛盾切入点外,黄埔同学的爱恨情仇是作品另一个也是更为重要的切入点,这在艺术上是一个十分精妙的选择。因为这样一个选择,1925年到1949年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尽可囊括其中,因为这样一个选择,更有利于从艺术的高度概括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不管是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它给人的思考都是多方面的。由瞿恩及他的黄埔学生们所演绎的“黄埔精神”,是《沧桑》这部戏的亮点。
     这部作品的诗意品格,在对情感的处理上显得非常充分。应该承认,《沧桑》不是一部情感戏,它是一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大戏,但是,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作一部情感大戏来欣赏。为什么?因为作品包含了太多的情感纠葛,父子情、儿女情、战友情、同学情、同志情,这些情感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中显得一波三折而起伏跌宕。然而,不管是共产党人杨立青、瞿恩、瞿霞,还是国民党人杨立仁,他们虽然具有各自的复杂情感,但对各自理想的坚守却是异常坚定的,而正是在这样的顽强坚守中,矛盾冲突显得越激烈,故事也就越发显得具有张力。
     在这部戏中,矛盾冲突双方的主角都是理想主义者,表现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执著,仅靠空洞的说教注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沧桑》在艺术上既是充满诗意的,也是非常精致的。它与一般的电视剧有着很大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像一部长篇电影。除了一般电视剧中经常使用的中近镜头之外,它更多地使用了电影手段的蒙太奇手法,使用暗转、闪回、特写等手法来交待人物的命运发展及心理理走向,而这些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不但结构清晰,而且极富诗意。
     此外,对演员的形象塑造也大量使用诗意的手法,在《沧桑》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立青,在我看来,这个形象是继《亮剑》中的李云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等经典人物形象之外又一个充满个性的崭新的军人形象。虽然这个人物在性格上有些小缺陷,但却十分可爱。他生性顽劣,常惹祸端,与自己的哥哥杨立仁好像生来就水火不容。当他后来在黄埔军校接受了瞿恩正规的共产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经历了艰苦的烽火硝烟的历练后,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军人。在生活的路上,他错过了从黄埔时期就深深爱着的恋人瞿霞,后来与自己人生导师瞿恩的遗孀林娥结为伴侣。编导对这个主要人物命运发展的处理,非常诗意也非常浪漫,他的爱情和个人命运,都充满了让人荡气回肠的理想情怀。在他身上,不仅更多地寄托着共产党人的磊落情怀和大智大勇的高尚品格,而且对理想精神作了极富诗意的艺术处理。我认为,杨立青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中国军人艺术形象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他对当前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意义不同寻常。之所以说不同寻常,是因为当前电视艺术在对军人形象的塑造上,似乎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对李云龙、石光荣等屏幕形象的盲目克隆,好像军人形象就是“咋咋呼呼”且张口爱说粗话,不如此,好像就不是真实的军人。在连年的困惑中,人们也充满了对新的更鲜活的更能体现军人本质的形象的期待。所以,《沧桑》中杨立青这个人物的出现,便给了社会大众眼睛为之一亮的审美感受。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将会成为当代电视艺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形象,是中国电视艺术人物画廊里的又一个经典形象。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沧桑》无疑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张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然而让我们十分高兴的是,在整部作品中,编导们并没有刻意去进行对政治概念的诠释,更没有一句此类作品中人们习以为常的政治口号,但是通过这样一部作品,人们实实在在地受到革命理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受到了最现实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瞿恩、杨立青等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引发人们对现实对人生做出自己的思考。或许编导并没有去刻意表现或迎合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但是,《沧桑》的播出,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对《沧桑》编导及其所有艺术家们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原载:文学报2009-07-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