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天堂与地狱的分界——评影片《兰州1949》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丁涵 参加讨论
观看影片《兰州1949》,仿佛站在地狱与天堂的分界,向左一步是满目疮痍,向右一步却是满心繁华。
    精巧的构思、悬疑的情节已经成为当下衡量影片好坏的重要指标。然而《兰州1949》却与此不同,它虽然以地下党送情报为线索,却不再绞尽脑汁地设计圈套,而是纯粹地还原历史上那一段黎明前的黑暗,全景式地展现一座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城市,是与非、善与恶一目了然却又引人深思。所以说,《兰州1949》是特别的,它拥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触觉,这注定它能成为一部令人有喜悲、有思悟的影片。
    在影片的开始阴郁的色调,沉重的音乐,一两声沉闷的枪响,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国民党特务头子康力行站在角落里,目光里写满了绝望和凶残;夜色中的深巷里,进步学生韩文瑶和孟烨被突如其来的车灯照亮,戡乱队的特务拿枪指着二人的脑门;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受伤的共产党卧底祁守攻步履蹒跚,最终晕倒在炎炎烈日之下。这些零碎的画面,将压抑、恐怖的气氛渲染得浓墨重彩,《兰州1949》中描绘的“地狱”,是理想与正义的缺失,是道德和人性的沦丧。在历史车轮的驱动下,一群被命运选择的人们沦为了杀人的工具,他们的双手沾满鲜血,目光里蓄积着仇恨,作为人而做着非人的事。
    影片的最后,音乐变得柔和,光线渐渐明亮,而情节却到了最高潮。韩文瑶临死前紧紧攥着摄有兰州城防情报的胶卷,嘱咐身边的人,将它交给解放军;国民党旅长韩景勋抱着女儿的尸体失声痛哭,为自己的愚蠢和罪恶深深忏悔;从不过问政治的医生梁子晟将敌人引进解放军的埋伏圈,将情报送出了城。这些片断穿插交错,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天堂”是宽容,是忏悔,是成全。当医生梁子晟将敌人引入解放军的埋伏圈里,举起双手投降时,脸上写满了百感交集,眼里透射着明澈的光辉。那一刻,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仿佛天堂离我们那样近,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温存的光辉笼罩着,内心有一种滚烫的感觉,连血液都随之沸腾。英雄不仅要歌颂,更要铭记,《兰州1949》中描绘的天堂,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深沉的缅怀,也是对那些遗失的爱国精神的呼唤。
    画家的笔可以勾勒洁白的天堂,可以涂抹黑暗的地狱,却画不尽多彩的人间。如果《兰州1949》只把天堂和地狱呈现出来的话,它将只有单调的黑白两色。然而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更为深层次地剖析了天堂与地狱的分界——人间。
    影片中有两个段落是最令人困惑和揪心的。其一是,康力行到金城师范屠杀学生,以逼迫老校长说出情报去向,孟述礼在枪口之下出卖了地下党,使得亲生儿子孟烨被杀,情报被敌人截获,地下党的全部努力毁于一旦。出人意料的是,在《兰州1949》中,孟述礼没有当刘胡兰,没有做王二小,而是供出了地下党,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于革命来讲是消极的。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行为又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忍耐与牺牲,他维护了整个学校的安宁,保卫许多无辜学生免于屠杀。他的做法,无法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衡量。他或许懦弱,或许不忠,或许残酷,或许善良,或许牺牲,或许伟大。然而他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在危难之中的反应。正是这样无可奈何的选择,无法评判的功过成为了该片最大的亮点,观众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生观,给孟述礼一个公正的裁决。
    其二,是康力行的妻子肖云举起枪对准自己的丈夫,颤抖着说:“力行,收手吧,兰州马上解放了,你逃不掉的,我可以陪你一起去死,可是你不能再杀人了!”王思懿的表演入木三分,这句台词也令人难忘。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弑夫”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更何况康力行为了救肖云而叛变,肖云也口口声声说着愿意与他同生共死,这样一对彼此深爱的结发夫妻竟然举枪相向。这看似牵强,深思之下却顺理成章。肖云只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女人,她维护丈夫却痛恨杀戮,她渴望解放却担心丈夫受到制裁。她看似柔弱,但当看到丈夫的双手沾满无数人的鲜血时,她的恐惧、她的绝望、她的刚烈便都一股脑地喷涌出来。她举起枪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她没有意识到对面站着的是自己的丈夫,而是将他看成一台杀人机器。
    这两幕是最纠结的,令人心中五味杂陈。它颠覆了以往历史正剧僵硬的模式,不再脸谱化地给功过是非下定义,而是呈现历史车轮下人性的本来面目。
    “人间”是矛盾、是辛酸、是无奈。爱与恨、灵与肉永无结果的碰撞纠缠才是生命的常态。孟述礼和肖云的抉择不是人生的范本,却是生命本质的真实还原。
    天堂与地狱的分界就是人间,人间的一切都是带有温度、充满质感的,如同《兰州1949》这部片子本身。虽然它结构上有一些前松后紧、细节上缺少精雕细琢,人物塑造忽视分寸的拿捏,但是它的内里却燃烧着思想的火焰,奔腾着希望的河流。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它朴素的真诚,时时可以感到它隐含的力量。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