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故乡三部曲》: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逆流而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淼 参加讨论
《小武》、《站台》、《任逍遥》  贾樟柯著 赵静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故乡三部曲》是贾樟柯最早摄制的三部电影,也是他赖以成名的重要作品。这三部电影不仅以一种原始的、粗砺的、生机勃勃的真实影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代人的成长故事,同时也以这三部电影搭建起一座只属于贾樟柯个人的电影纪念碑。山东画报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同名作品汇编了《故乡三部曲》的剧本以及相关的评论资料,其中包括对贾樟柯的个人访谈、当事人的回忆和大量的影评类文字,从中我们既能够系统了解曾经作为“边缘艺人”的贾樟柯的电影历程,同时也能够让我们不断走近贾樟柯的电影,进而对贾樟柯的电影理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如果说贾樟柯是中国当代电影人中的异类,那么,他的《故乡三部曲》则无疑是中国当代电影中极具代表意义的另辟蹊径之作。作为一位电影人,电影之于贾樟柯显然并不是一个糊口的职业,而是一条说话的渠道。在贾樟柯眼中,真正的电影与所谓的故事片原本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的电影不屑于讲故事,更不屑于僵化、实用的职业性规范,他只是耐心地凝视着摄像机,忠实于事实,忠实于人性,“用自己的方式说一些实话”,“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贾樟柯又是一位极富文人气质的电影人,他的文字一如他的电影,锐利、专注、深邃,有着现实生活的质感,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他说:“我常自问,喜欢艺术究竟为何?其中原因从未交代,我愿自供。我会写下去,是因为很多事情尚未改变,我和他们还没有和解。”
    作为贾樟柯最重要的成名作品,《故乡三部曲》的意义首先即在于它为日益商业化的当代中国电影标示出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技术上的——前者将当代中国电影的视野引向多元,后者则以长镜头的运用构建了一种深刻的电影叙事方式。正像台湾作家朱天文论及侯孝贤的电影时所说的那样:“我以为,根本上,长镜头是干脆采纳了另外一种角度看世界。一种理解,一种诠释。”我个人觉得,这句话用于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也是同样的适合。
    贾樟柯曾经以“边缘艺人”自命,他也经常在不同场合传输自己关于“业余电影”的观念——且不管这些观念有着怎样的实质、引起过怎样的争论,一个很难否认的事实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经历既使得贾樟柯形成了自己一贯的生活态度,也的确为他的电影之路提供了异常丰沛的创作源泉。贾樟柯一直珍视自己“农业社会”的生活背景,因为正是有了这种背景,他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当下情感,体察其中人际关系的变化,本能地讨厌那些“打磨得很光滑、非常矫饰的东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与之相关的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也最终让他成为一个如陈丹青所说的“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
    《故乡三部曲》让我们目睹了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让我们目睹了贾樟柯本人的成长过程。无论是通过贾樟柯的自述,还是通过他人的回忆,我们均能够从这些丰富的细节中看出,贾樟柯之所以成为贾樟柯,就是因为他始终以执著的奋斗精神反抗着庸常的人生,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一种对普通人的关心,一种对生活的承担。这种对普通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承担最终转化成为一种电影信念,让贾樟柯背负理想,从壁垒森严的电影体制中突围而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逆流而上,“在一个非常实在的现实环境中,去寻找、去发现一种诗意”。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6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