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时代的大手笔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白烨 参加讨论
观看大型电视连续剧《命运》(陆天明编剧,李雪健主演,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出品),一直处于揪心与动心相纠结又相交织的情形,诸多感受在心里不断聚合,凝结成一个强烈而清晰的印象,那就是“大时代的大手笔”。
    这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给人的感受、启迪很多,它所拥有的丰盈意蕴,所 达到艺术水准,我想从三个方面用三个关键词来加以概括和描述,这就是“碑志”、“群像”与“镜子”。
    其一,它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碑志。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火车头。深圳从小到大,由贫到富的历史性巨变,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最为光彩夺目的序幕,这个序幕又是由一系列不期而遇的重大事件的联袂而来具体构成的,比如逃港风潮,引进外资,基本建设,奖金风波,引贤用能,取消统购统销,松动外汇管制,建立股票市场等等。这都真实地发生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间的大事件,不仅在作品中都有比较充分的表现,而且作品就以这些事实为主干来构筑故事,形成叙事,并把他们连缀起来,交织演绎,加以艺术化的呈现。故事是真实的事件,事件是历史的摘要,这就使作品在主要的故事与主干的情节上,构成了对于深圳改革开放历史最为系统又最为真实的反映。如果说深圳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座丰碑的话,那么,《命运》这部电视剧就是这座丰碑艺术化的碑志。
    其二,它是时代弄潮儿的典型群像。深圳的改革开放,在一系列事件与事变,风潮与风浪中,背后都是人的因素,尤其是那些不时地处于风口浪尖的时代弄潮儿的能量与作用。
    《命运》中的鹏城市市委书记宋梓楠,河口工业园区总指挥余涛等,就是综合了许多改革开放的开创者与领导者精神风采的艺术形象,而宋梓楠更堪为此类题材中所少有的艺术典型。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想的并不是个人的进退,自己的得失,他基于自己几十年的坎坷经历,国家几十年的曲折历史,在反省与深思中形成了自己的坚定信念与高远目标,那就是为着国家与民族的改革开放和强国富民,“杀出一条血路”来,把鹏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流都市,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腾飞先行探路,取得经验。正是这样的一个理念的坚定与执着,热切与明确,他才能顶住来自左的和右的,上边与下边的种种压力与干扰,在面临一个个风潮涌动风浪来袭时,为鹏城这个改革大船的破浪前行掌好船舵,把好航向。
    宋梓楠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有群体事件,有经济困难,有人才匮缺,有体制羁绊,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最为艰难又有风险的,却是来自上层领导的怀疑与责难,来自政策与法规的滞后与阻拦。这些来自高层领导与政策层面的问题,是超出了他的领导权限与应对能力的。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个电视剧作品又写出了改革开放的难度与深度,也写出了改革开放的意义与影响。
    其三,它是以往鉴来的一面镜子。深圳的改革开放与反映这段历史风云的《命运》,似乎都是“过去时”了,但这段历史不仅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而且伸延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好像已经过去了,它又并没有远去。《命运》记述了这段历史的进程,也讲述了这段历史与今天现实的联系。它的“碑志”性,“摘要”性,还像一面鉴影澄形的镜子,给我们提供了继往开来的诸多参照,让我们时时反思自我,反省现实,从中不断得到应有的教益。
    碑志,使《命运》具有一定的文献性;群像,使《命运》具有较高的文学性;镜子,使《命运》具有相当的教育性。一部电视剧做到这样三点,实属难能可贵。
    原载:《光明日报》2009-06-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