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坚守与超越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柳然、刘晔原 参加讨论

    近日播出的根据名作名剧改编电视剧《洪湖赤卫队》《茶馆》《江姐》《寒夜》得到观众的好评
    近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兴起,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开始通过经典改编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进入2010年以来,“老片重拍”、“翻拍经典”已经成为一股风潮,涌动在当今的影视创作中。除了四大名著翻拍外,最近热播的《洪湖赤卫队》《茶馆》《寒夜》《江姐》等改编剧携着原作品的光环,又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洪湖赤卫队》由于保留了经典唱段,使不少看过歌剧和电影的老观众,一听到电视剧中熟悉的歌声,就会心潮澎湃。该剧在原剧内容上新加了两大反派——白极会坛主赵阴阳和湖匪谢十三,增加了彭霸天的女儿、女婿等人物,让赤卫队与各种反动势力的周旋更显曲折和精彩。和《洪湖赤卫队》一样,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江姐》也是根据经典名作改编而成。剧作在保留原作江姐形象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创造,着重开掘江姐丰富的情感世界,力求塑造一个更真实更令人崇敬的英雄形象。该剧播出后同样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由话剧名作《茶馆》改编扩容的39集电视剧《茶馆》,也唤起了很多老“茶馆”迷的一片叫好声。无论是主演王利发的陈宝国,还是饰演庞太监、唐铁嘴、刘麻子等的老戏骨们,都是地道的北京人,都对原著《茶馆》熟稔在心,演起戏来自然驾轻就熟。此外,该剧制作团队对“茶馆”的原景重现十分考究——盘鸽子、熬鹰、遛鸟、品茶、烤红薯,皇城根脚下浓郁的京味儿在演员的举手投足间顷刻弥散开来。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寒夜》这部小说就被搬上了大银幕。电影严格遵守着原著的风格,给人悲凉之感。被改编为35集的电视剧《寒夜》,在原著的基础上扩充了不少情节,但仍然保持着“压抑得喘不过气”的基调。作为一部“心理写实小说”,原著《寒夜》本身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在电视剧《寒夜》中,缓缓流动的镜头语言配以动情的心理独白,将原著“夜的寒气逼人”的神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该剧将汪文宣的性格悲剧与外在的现实悲剧紧密联系,不禁引起观众对人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拷问。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作品中蕴含着的历史和审美的双重精神品质。随着岁月长久的沉淀,它们将在人们心中逐渐留下美好和不可颠覆的情愫。电视剧通过改编,借助经典原作的光芒来提高关注度,成为电视剧商业制作的一个保留项目;同时,名著和经典的改编剧也重新唤起社会对经典的关注,这是一件双赢的文化喜事。电视剧因为有着原作品的影响力,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而且能激发观众对原著的怀旧情感,引领人们再次走进经典的生成语境,体悟当年深深沉醉于其中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改编名著或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影视剧本创作的重要途径。
    由于人们对原作的情感以及对原作中人物和情境的自我想象,使得电视观众势必对转换了表现形式的“改编”充满强烈的期待心理和强势的审视态度,这就为“经典”的改编提出了挑战。改编如果偏离了原著本身的韵味,就会引起远远高于原创剧的热议和批评。同时,“经典原作”、尤其是电影和舞台剧,往往篇幅短,包含的情节线索不足以撑起一部电视连续剧。电视剧编剧必须添加大量的情节和人物来充实原著,这些情节人物的添加常常会弱化原著的神韵与精彩点。改编稍不留意就会给观众造成“拖泥带水、添枝加叶”的感觉。这也是改编剧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视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紧凑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到位的演员表演、精准的镜头语言、出色的音乐和音响效果都是电视剧成功的保证。改编剧在尽量贴近原著所表现的主题精髓、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的同时,还要以最恰当的电视剧的方式予以表现。作为一种二度创作,它要求改编者本身要有责任意识和文化底蕴。在设置情节时,需要创作者了解“经典原作”的核心精神、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并能将其恰当地与当代社会的时代环境相结合,创造性地发掘“经典原作”情节所蕴藏的闪光点。
    在当前蔚为壮观的改编剧热潮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改编剧的口碑与收视率。某些影视剧热衷炒作,往往是尚未开拍,便出现哗众取宠的新闻。而翻拍经典剧,也常常打着名著改编、翻拍经典的旗号,上演一场又一场不知所云的现代版闹剧。比如《红色娘子军》被改编成青春偶像剧,《烈火金钢》被改编成中国版的《加里森敢死队》等等。这种颠覆式的改编,必然会失去剧作应有的文学意义,不仅是对“经典”的漠视,而且亵渎观众感情,最终必然遭受观众的冷遇。
    当下,《江姐》《洪湖赤卫队》《寒夜》《茶馆》等经典改编剧的热播,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经典剧并非不可翻拍、不可加长,关键看怎么拍,如何提高翻拍的质量。上述剧作不靠炒作吸引眼球,而以质量说话,在重现原著神韵格调的基础上,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赢得了观众的认同。由此可见,理解原著的灵魂、读透经典的思想和尊重观众的情感,已成为改编剧取得成功的关键。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